名医之成名,并非依靠师传。
扁鹊的医术,《史记》云得自长桑君。长桑君尽授其禁方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其事实颇可存疑。但长桑君之名无扁鹊则不得传,说明名医的老师不一定有名。《后汉书》载吴普、樊阿皆师从华佗,得授五禽戏及漆叶青黏散,其名依附华佗而仅仅附于卷末,说明名医的弟子也不一定有名。
作为名医,至少应该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所谓三折肱方为良医。其次要善于继承总结前人的学术成就,对医疗理论能融会贯通。第三则应在具有丰富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方法,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师传仅仅是一个次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金元四大家中,只有李东垣受业于张元素。朱震亨虽为刘完素三传弟子,却又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学。其后如汪机、薛己、张介宾、吴有性、喻昌、李中梓、叶桂、徐大椿、王清任等人,均以医名鸣于当世。究其所学,亦极少出自名医亲传。
中医向来多门户之见。入名医门下,得以继承师门的学术精粹,无疑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但若只限于一家之学,不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则很难有所成就。所以名医的嫡传弟子其名望往往不如其师。古人云:“取法上,得之中;取法中,得之下。”受师门盛名所累,因循守旧,不敢有所创新和发展,正是原因所在。
老师出高徒。就中医来说,谓高徒则可,谓老师则未必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