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和麻诊都是儿童时期发病最多、而又容易传染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我国晋代时就有“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疹病之发,多在厉气传染之时,沿门比屋相传,轻重相等”。
关于天花麻诊的症状及流行情况的描述,隋代时巢元方等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鉴别诊断天花与麻诊的论述,而外国研究天花与麻诊鉴别诊断最早是九世纪——十世纪的阿拉伯医生累塞斯(Rhazes)(850——923年)。至宋时《太平圣惠方》(992年)指出:“腑热生于细疹,脏热生于痘疮”。对天花与麻诊的发病病机作了初步的分析,稍后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则指出:天花与麻诊的病因都是由“胎毒”引起,并最早记述了以凉宣透,清利解毒的方法治疗天花与麻诊,是为后世用清热解毒治疗病毒感染的最早启发。宋元右7年(1092年)冬,东平(山东东平县)天花流行,当地名医董汲以白虎汤获验,因此撰著了《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天花麻疹专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一卷)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书中对小儿斑疹(即后来所称的天花、麻诊)的证候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和说明,并附治方17首。书中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对于天花、麻诊的治疗提倡应用寒凉,反对滥施温补,其处理各种证候所运用的治疗原则和方药对临床很有参考价值,而且也是研究天花、麻疹疾病的宝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