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临床表现/诊断: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发热、卡他症状、粘膜斑、皮疹、色素沉着为特点。
诊断流行病学史发病前8天~2周有麻疹接触史。
临床表现
分典型、重型、轻型、异型等四型。
1.典型麻疹也称普通型,为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潜伏期10~11天((6~18天),接种过疫苗者可延至21天。临床经过又分以下几期。(1)前驱期:3~4 天。有发热,可达39~40℃,疲倦,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并可伴高热惊厥。同时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患儿流涕、喷嚏、咳嗽、流泪、怕光,眼结合膜充血。于发热第2一3天可见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即在口腔内颊粘膜充血粗糙,有像胡椒面似的灰白色小点,直径为0.5~l mm,, 周围有红圈,上下唇粘膜也可见到,有诊断价值。(2)出疹期:3~5天。一般在发热第4天体温最高时出疹,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手足心( 出齐)。疹形为充血性斑丘疹,开始为淡红色,逐渐变暗红色,并可融合成不规则的斑丘疹,疹间有健康皮肤。与出疹同时全身症状加重,精神差,厌食、咳嗽加重,呕吐、腹泻。于出疹后1~2日口腔粘膜更加充血粗糙,粘膜斑逐渐消失。(3)恢复期:如无并发症,在皮疹出齐之后,依发疹次序逐渐隐退,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有糠皮状细微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其他全身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
2. 重型麻疹表现高热持续在40℃以上,皮疹密集,融合成片,深红色,可见出血性皮疹或皮疹骤退,往往有肺炎、喉炎等并发症存在。
3. 轻型麻疹表现发热相对较轻,多在FGH 以下,病程短于6 天,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皮疹稀疏不典型,1~2日即退, 口腔粘膜斑仅见到1~2 个或找不到。轻型麻疹见于4周内经过被动免疫的患儿。偶见接种麻疹疫苗之后,症状更轻。
4. 异型麻疹表现 此型少见,多为年长儿,急起高热,头痛,肌痛。无麻疹粘膜斑。2~3 日后出现皮疹,出疹顺序为先四肢渐向躯干及面部发展,皮疹为多型性,有斑疹、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常伴有手、足背水肿及肺炎、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6个月至6年后、再接种麻疹疫苗或再感染麻疹病毒后,原因不明, 可能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此型表现也称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5.并发症表现急性期并发肺炎( 原发性间质性肺炎或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及体征。病后相当长时间( 可达数年以上)后可合并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e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脑脊液、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极高,脑组织中可分离出麻疹病毒。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 多核巨细胞于前驱期至疹后一天,取患儿眼、鼻、咽分泌物涂片,瑞氏染色, 可见多核巨细胞,有助于诊断。
3. 病毒分离取前驱期、出疹期患儿鼻咽分泌物、血、尿,分离麻疹病毒。
4. 血清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增高以及麻疹特异性IgM有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