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周期性瘫痪发病机制-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医学教育网小编根据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搜集了有关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如下:

周期性瘫痪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约69%患者为钙离子通道异常,由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基因CACNAIS突变累及二氢吡啶(DHP)受体复合体从而影响了钙离子从肌浆网的释放以及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而致病。另外还有少部分为钠离子通道异常。当在某种因素影响下患者发病时,出现细胞膜外的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膜电位失衡,出现超极化或膜电位不稳,最终影响肌细胞膜的正常去极化,肌纤维的兴奋性下降。当外界予以电刺激时,肌肉难以正常地进行兴奋收缩,从而出现CMAP波幅的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电静息,在临床上则表现为肌肉主动收缩无力。

继发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有很多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酸中毒、硬皮病以及应用甘草、噻嗪类利尿剂及两性霉素等药物。其中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近年来已经发现一些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瘫痪的患者存在KCNE3和SCN4A基因突变。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的致病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13,由于骨骼肌膜钠通道的α-亚单位基因的点突变引起其基因产物改变,可使钠通道通透性异常,而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导致钠通道长时间开放而使膜兴奋性消失,产生肌无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