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 答疑周刊 > 正文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50期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解读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50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肌营养不良的概念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二、【问题】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分级和表现有哪些?

三、【问题】肌营养不良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哪些?

四、【问题】周期性瘫痪的概念和发病机制有哪些?

五、【问题】周期性瘫痪的临床分级和表现有哪些?

六、【问题】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哪些?

七、【问题】周期性瘫痪的治疗有哪些?

具体解答:

一、【问题】肌营养不良的概念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无感觉障碍。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连锁隐性遗传。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基因改变和遗传方式均不相同,均导致肌纤维不同部位的蛋白缺失,引起细胞膜或核膜的稳定性下降,导致肌纤维内容物外流而发病。

二、【问题】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分级和表现有哪些?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在3~5岁开始出现症状,出现行走和上楼困难,行走时出现鸭步。卧位起立时患者必须扶其他物体或者双手支撑大腿。疾病晚期出现轻度肌病面容,可见骨骼肌肥大,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患者在8~15岁时不能行走,一般在1S~25岁死亡,呼吸功能不全或肺炎是最常见死因。约90%的病人有心电图异常改变。30%~40%的病人有智能障碍。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幼年或青春期隐匿发病。面肌受累较早,表现为睡眠时闭眼不紧、吹气无力、苦笑脸容。逐步出现颈肌、肩胛带肌、肱肌的萎缩、无力。肩胛带和肱部肌肉萎缩,两侧肩峰明显隆突。病程发展缓慢,躯干和骨盆带肌较晚累及。偶伴腓肠肌肥大。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发病较早,症状较重,表现为骨盆带肌和肩胛带肌的肌肉萎缩无力,以致患者上楼费力,蹲起困难,双上肢上举困难,出现翼状肩胛,面肌一般不受累。可有腓肠肌肥大。

4.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发病年龄在30岁以后,主要症状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萎缩和无力表现为四肢不灵活,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下肢有足下垂及跨阈步态。萎缩还可发展至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乳突肌,故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消瘦而稍前屈。部分病人可有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肌肉用力收缩后不能正常松开,如患者持续握拳后不能立即将手松开,需重复数次后才能放松;用力闭眼后不能立即睁眼,愈咀嚼时不能张口等。用诊锤叩击肌肉的肌呈持续收缩,局部有肌球形成,此体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伴随白内障、内分泌症状如额秃(男性)和睾丸或卵巢萎缩、心脏病、胃肠道和智力障碍等。

三、【问题】肌营养不良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哪些?

(一)辅助检查

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肌肉活检出现肌纤维肥大和发育不良,可以伴随肌纤维坏死和再生以及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基因检查结果可以确诊肌营养不良不同类型。如果基因检查结果阴性,需要进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别诊断应当除外代谢性肌肉病、包涵体肌炎和运动神经元病等。

四、【问题】周期性瘫痪的概念和发病机制有哪些?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以周期性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临床特征。每次突然起病,持续几分钟至数日后恢复。根据发作时的血钾改变与临床特点分为低钾性、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前者多和钙离子通道的异常有关,后者多和钠离子通道异常有关。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50期

六、【问题】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哪些?

根据患者间歇性肌无力发作的特点,结合发作时腱反射、血清钾浓度及心电图改变,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七、【问题】周期性瘫痪的治疗有哪些?

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治疗。低钾型应首选口服钾制剂治疗,严重病例可通过静脉点滴并同时吸氧。高钾型进食、一般活动、静脉注射钙剂、胰岛素或排钾利尿药均可终止发作。正常血钾型输大量生理盐水。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50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