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1.痄腮
亦发于颐颔之间,但多为双侧患病,好发于5—15岁儿童,常有接触传染史,局部色白漫肿,酸多痛少,不化脓。
2.颈痈
多发于颈部之颔下,多见于一侧,口内颊部管口处不红肿,腮部不肿胀,亦可化脓。
【治疗】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法。
1.内治
(1)热毒蕴结证
证候:红肿结于颐颌,张口不利,掀热疼痛;伴发热,口渴,大便于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毒盛酿脓证
证候:颐颌间肿势延及面颊和颈项,掀红灼热,疼痛剧烈,张口困难,局部按之应指感,腮腺导管开口处能挤出脓性分泌物;伴高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普济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3)热毒内陷
证候:颐颌问肿块平塌散漫,肿热延及面及颈项,掀红灼热,疼痛剧烈,汤水难下,痰涌气粗;伴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2.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脓成及早切开排脓;溃后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盖太乙膏;口腔黏膜出脓者,先用等渗盐水漱口,次用青吹口散外搽;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红油膏。
【预防与调护】
1.平素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漱口。
2.热病后、大手术前后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常吃酸性食物,以刺激唾液分泌。
3.反复发作者常食用酸性食物,如乌梅、山楂等,以增加唾液腺分泌,冲洗腮腺导管,减轻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