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 |
G+粗大杆菌,无鞭毛,有荚膜,芽胞椭圆形,位于次极端 ,宽度小于菌体。 |
不严格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繁殖快(1代8min)。血平板双层溶血环(内环β溶血、外环α溶血)。在蛋黄琼脂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是由细菌产生的卵灵芝酶(α毒素)分解蛋黄中卵磷脂所致。生化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的酪蛋白发生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猛。 |
根据其主要毒素的抗原性分A、B、C、D、E5个型,A型为主。
|
|
|
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是酶类。
α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用,最重要
β毒素——组织坏死
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ι毒素——坏死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
1)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创伤感染、伤口条件与破伤风相似,潜伏期短8-48h,局部组织坏死,所致疾病有气性坏疽,造成气肿,局部水肿,触摸有捻发感。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30%)。
2)食物中毒——较轻,1-2天自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