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便血概念及常见病因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一、原因及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

1.概念及常见病因

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柏油便),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需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便。

便血的常见原因包括:

(1)上消化道疾病:视出血量与速度的不同,可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2)小肠疾病:肠结核病、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Crohn病、小肠肿瘤等。

(3)结直肠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痔、肛裂等。

(4)感染出血:肠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5)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及K缺乏症、肝脏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故粪便呈黑色,又称柏油便。;

下消化道出血量多时便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者提示直肠肛门疾病。

阿米巴性痢疾的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粘液脓性鲜血便;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血样粪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三、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1.腹痛

(1)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3)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

(4)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

2.里急后重:提示为结肠、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癌等。

3.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胃癌、结肠癌等。

4.全身出血倾向: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肤改变: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

6.腹部肿块:应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及Crohn病、小肠良恶性肿瘤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