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疳证的概述/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概述】

疳证是一种脾胃虚损,运化失健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饮食异常为特征。本病多见于三岁以下婴幼儿,故又称“奶痨”。因起病缓慢,病程缠绵,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曾被古人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本病属西医学营养不良。

“疳”字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说“疳者甘也”,指小儿过多吃了肥甘生冷,饮食失调,脾胃受损,日久形成疳证;另一说“疳者干也”,指发病机理由于脾胃气虚、津液干涸,以致形体消瘦而干枯。

【病因病理】

脾胃失调是主要原因。小儿为“脾常不足”之体,饮食失调,喂养不当,或其他因素(如长期呕吐、慢性泄泻、病后失健)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病初症轻,仅为脾胃不和,运化失健;进一步发展,脾之虚弱加重,并可有积滞内停,壅滞气机,形成虚中夹实之证;病久脾脏虚损,津液干涸,气液耗伤,甚者气血虚亏。若脾病及肝,肝血不足,可两国羞明,白翳遮睛;脾病及心,心火内炽,上熏口舌,引起日内生疮;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则骨骼畸形;

脾病日久,中阳失展,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全身出现浮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诊断要点】

1.长期喂养不当,饮食失调(偏食、挑食)及疾病影响。

2.消瘦、不食、面色苍白,精神萎软,嗜异食症及发育迟缓等。

3.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重度肌肉萎缩,心音低钝,脉搏减慢,血压偏低,凹陷性水肿等。

4.轻度(即1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中度(即Ⅱ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25%~40%;重度(即Ⅲ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40%以上。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