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传染病学 > 正文

登革热的辅助检查和预防方法

登革热的辅助检查和预防方法:

【辅助检查】

(一)一般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登革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一般在1万/mm3以上。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万/mm3以下。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二)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四)其他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紊乱,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并数以上的休克病例有DIC表现。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流行性感冒,黄热病,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疟疾、伤寒、麻疹、猩红热,药效等鉴别。登革出血热需与流行性出血热、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病等相区别。基孔肯雅(Chikungunya)病毒属于虫媒A组病毒,可引起登革热样临床表现,但病情一般较轻,鉴别主要有赖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预防】

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措施,可参见79节“疟疾”、12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灭蚊主要在于消灭蚊虫孳生地,伊蚊常在小积水中产卵孳生。如对盆缸、罐、岩洞等进行翻盆、倒缺罐,填平洼地、疏通沟渠等。喷洒各种有机磷杀虫剂,把蚊虫的密度降到最低水平。

对可疑病人应进行医学观察。病人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疫苗应用方面,意见尚未统一。

【预后】

登革热为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在0.1%以下。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者及严重出血者的预后较差。登革出血热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出现休克者,病死率可高达10%~40%;如休克或出血处理得当,则病死率可降至5%~10%.登革出血热与登革热不同,恢复迅速而完全,很少有后遗抑制和软弱者。血小板低于5万/mm3者,应警惕有发生大出血可能,脉压降低为休克的预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