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抗肿瘤药介绍:
烷化剂是一类药物分子中含有烷化功能基团、化学性质活跃的化合物。
其共同特点:
①均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周期中各期细胞均有作用。
②它们的化学结构差异较大,但所含烷化功能基团能取代细胞中DNA或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等的氢原子,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其中包括:阻止DNA双链复制,烷化活性基团与DNA两条链上鸟嘌呤的7位氮结合,形成交叉联结,使碱基配对错码。脱嘌呤作用,使烷化后的鸟嘌呤从DNA上脱落,造成DNA链缺损。使烷化后嘌呤环断裂,进而造成DNA断裂。
③缺乏组织细胞选择性,对人体正常组织也有杀伤作用,尤其是对骨髓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它们的治疗效果与毒性呈正相关关系。
环磷酰胺
1.药理作用
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其特点为在体外无效而进入体内后有效,因此对培养的肿瘤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它还兼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药物进入体内后,作用缓慢而持久。
在肝脏微粒体酶系的作用下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部分醛磷酰胺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肿瘤细胞,进一步发生氧化、裂环、分离出具有强大烷化作用的磷酰胺氮芥。它使DNA烷化并形成交叉联结,影响DNA功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
CTX→肝脏微粒体酶系→醛磷酰胺→肿瘤细胞→磷酰胺氮芥→DNA烷化。
环磷酰胺亦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T及B淋巴细胞功能,使淋巴结及脾脏缩小等。
2.临床应用
抗瘤谱广。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良好;
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
也可作为免疫抑制药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引起脱发,发生率为30%-60%;
抑制骨髓,明显降低粒细胞,应定期检查血象。
刺激膀胱粘膜,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表现尿频、尿急,血尿、蛋白尿等;此与其代谢产物丙烯醛(arolein)具有强烈的膀胱刺激性有关,用药期间多饮水或给予美司钠(mesna,巯乙磺酸钠)可减轻、预防之。
约5%患者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急性小脑综合征);
其他有口腔粘膜炎、皮疹、色素沉着等。
卡培他滨为5-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可口服给药。在肿瘤组织通过胞苷脱氨酶、胸苷磷酸化酶等转化为5-氟尿嘧啶发挥作用,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与5一氟尿嘧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