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防治 > 正文

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一)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二)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1.高热高热持续不退,多数(50%~75%)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约10~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较前更为明显,舌尖与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即所谓伤寒舌),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病多在回肠末段与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此等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至逐渐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20%~73%)或有时出现重脉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脾肿大病程第6天开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触及腺肿大(60%~80%),质软或伴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亦可肿大(30%~40%),质软或伴压痛,重者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6.皮疹病程7~13天,部分患者(20%~40%)的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为数在12个以下,分批出现,主要分布于胸,腹,也可见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也不少见,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肿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四)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