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笔筒草的功效|用法用量

笔筒草——《辞典》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 Bí Tǒnɡ Cǎo

【别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草(《湖南药物志》),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4、5月间生长茂盛时采集最好。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溪边及砂地。分布西南、华东、华南及湖北、湖南、陕西、新疆、河北、辽宁等地。

【药理作用】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微涩,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①《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②《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③《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④《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⑤《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⑥《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