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方剂集锦 > 正文

黄连解毒汤-方剂

黄连解毒汤:

【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

【组成】黄连三两(9g)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栀子十四枚,擘(9g)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治证乃热毒壅盛于三焦所致。火热毒盛,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内外,内扰心神则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灼津伤则口燥咽干,血为热迫,随火上逆,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壅肌肉,则为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为火毒炽盛之症。治以污火解毒之法。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因心主神明,火主于心,泻火必先泻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并且兼泻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使以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使火热从下而去。四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外台秘要》说:“胃中有燥粪,令人错语,正热盛亦令人错语。如若秘而错语者,宜服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下四味黄连除热汤(即黄连解毒汤)。”这可作为本方证与大承气汤证的根本区别。

【运用】1.本方泻火解毒之力颇强,临证运用以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但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2.便秘者,加大黄。以泻下焦实热;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瘀热发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热祛湿退黄。

3.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均可用之。

【文献】《成方便读》:“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汪讱庵曰:毒者,即火邪之盛也。邪入于阳则狂,心为热所扰则烦,躁则烦之盛也;口燥咽干,火盛津枯;干呕者,热毒上冲也;错语者,热毒伤其神也;不眠者,热盛而阴不静也。至于吐衄、发斑等证,热攻入胃,逼血妄行也,此皆六淫火邪,充斥上下表里,有实无虚之证,故治法非缓剂可以了事者。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从心肺之分,屈曲下行,小肠膀胱而出。盖四味皆大苦大寒之药,清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耳。”

临床报道:用黄连解毒汤煎液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疗程4~24天,结果除2例因故中断治疗未予统计外,其余48例中流脓停止,炎症消失。耳干者32例;分泌物明显减少,炎症减轻,中耳腔仍湿润者9例;无效7例(中医杂志,1988;10:67)。

实验研究: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黄连解毒汤的解热作用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给药后6小时发热兔体温仍继续下降(中药通报,1986;11:51)。以黄连解毒汤煎剂25g/kg灌服,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染所致小鼠的死亡率(中成药研究,1986;12:39)。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抑制动物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对低氧性脑障碍有显著保护作用;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作为抗衰老药应用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中成药,1993;8:29)。黄连解毒汤能防止实验性溃疡的发展,对乙醇引起的胃损伤有保护作用,还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胃液分泌。实验表明黄连解毒汤以25~lOOmg/kg时,对阿司匹林所致的胃电位差低下呈明显地抑制,与剂量成正比。对小鼠水浸制剂引起应激性溃疡,黄连解毒汤显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小鼠的烧灼性溃疡有明显的促进治愈的效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2:28)。

【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相关症状】皮肤紫斑 咽干发黄 烦躁不寐 小儿麻疹 牙龈出血 吐血腹泻 小便黄赤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