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贫血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