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和边缘叶脑组织。

  【诊断】

  1.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无季节性。

  2.多有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此次发病有皮肤、粘膜疱疹。

  3.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等。

  4.脑实质损害表现如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癫痫和肢体瘫痪等。

  5.脑脊液常规检查多数颅内压轻至中度增高;白细胞数(50~50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红细胞数增多一般在(50~1000)×106/L之间;蛋白质含量可高于正常,糖和氯化物多数正常。

  6.脑电图检查提示有局灶性慢波及癫痫样放电。

  7.影像学检查:CT扫描颞叶或者颞叶为中心波及额叶的低密度病灶是HSE特征性改变。MRI早期T2加权像在颞叶和额叶底面可见边界清楚的高信号区。

  8.病毒学检查阳性。

  【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少见,病人多有胸腰部疱疹史;表现为意识模糊和局灶性脑损害症状体征,预后较好。MRI无脑部出血性坏死病灶,血清及脑脊液可检出带状疱疹病毒抗原、抗体或病毒核酸。

  2.肠道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主要引起病毒性脑膜炎,也可引起病毒性脑炎。夏秋季多见,病初有胃肠道症状,流行性或者散发性,表现发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平衡失调及肢体瘫等。脑脊液PCR检查可确诊。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AIDS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亚急性或慢性病程,表现为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情感障碍、头痛和局灶性脑损害体征,约25%病人MRI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白质异常。脑脊液PCR检出病毒。

  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常见于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和流感病毒等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脑和脊髓急性脱髓鞘病变,临床症状复杂,可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以及脑膜、脑干、小脑和脊髓等病损体征。

  【治疗】

  早期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包括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

  1.抗病毒治疗

  (1)无环鸟苷(阿昔洛韦)首选,是一种鸟嘌呤衍生物,能抑制病毒DNA合成。常用剂量15~30mg/(kg·d),分3次静脉点滴,连用14~21天,病情严重可延长治疗时间。副作用有点滴部位的红斑、胃肠道功能紊乱、头痛、皮疹、震颤、癫痫发作、血尿、血清转氨酶升高等。

  (2)更昔洛韦:抗HSV作用是阿昔洛韦的数十倍。用量5~10mg/(kg·d),静脉点滴,每十二小时一次,连用14~21天。主要副作用为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

  2.免疫治疗

  (1)干扰素及其诱生剂:干扰素是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组高活性糖蛋白,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可用α-干扰素60×106IU/d,肌肉注射,连用30天,亦可用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甙聚胞啶酸等。

  (2)皮质类固醇:治疗本病仍有争议。能控制HSE炎症反应和减轻水肿,多采用早期、大量和短程给药原则。可用地塞米松10~20mg/d,每日一次,连用10~14天,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中医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等法为主。

  4.对症治疗:高热、抽搐、精神异常、烦躁不安等分别给予降温,控制痫性发作,镇静或安定剂等,颅内压增高可用脱水药。

  5.全身支持疗法:对重症及昏迷患者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畅通。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