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内科学 > 正文

泌尿系统梗阻概论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尿液在肾内形成后,经过肾盏、肾孟、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梗阻也称尿路梗阻。泌尿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疾病都可引起尿路梗阻,造成尿液排出障碍,引起梗阻近端尿路扩张积水。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终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梗阻发生在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称为上尿路梗阻;梗阻发生在膀胱及其以下部位者称为下尿路梗阻。上尿路梗阻后积水发展较快,对肾功能影响也较大,单侧多见,亦可为双侧。下尿路梗阻,由于膀胱的缓冲作用,梗阻后对肾功能影响较缓慢,但会导致双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一)病因

  引起尿路梗阻的病因很多,包括机械性和动力性的原因。前者是指管腔被机械性病变梗阻,如结石、肿瘤、狭窄等;后者是指中枢或周围神经疾病致部分尿路功能障碍,影响尿液排出,如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梗阻可以是先天性的,但大多数是后天性的。可以是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所致,也可以是泌尿系统以外邻近病变的压迫或侵犯。临床上医源性原因亦不少见,如手术和内腔镜检查、盆腔肿瘤放疗所致的损伤引起梗阻等。

  不同年龄和性别其病因有一定区别:小儿以先天性疾病,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多见青壮年以结石、损伤、炎性狭窄多见;老年男性以前列腺增生最常见,肿瘤次之;而妇女与盆腔疾病有关。

  1.上尿路梗阻常见的病因:有肾部位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先天性病变,如狭窄、异位血管和纤维束等。后天性病变见于结石、结核、肿瘤。重度肾下垂亦可引起梗阻。

  输尿管梗阻的先天性病因常见输尿管膨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异位开口等。后天性疾病以结石最常见,输尿管炎症、结核、肿瘤和邻近器官病变(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或盆腔肿瘤)的压迫或侵犯均可造成梗阻。除此,医源性损伤也可引起输尿管狭窄或闭塞。其他如妊娠、盆腔脓肿也可以压迫输尿管,影响尿液的排出。

  2.下尿路梗阻常见的病因:膀胱内结石、异物、肿瘤、膀胱颈纤维化、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及控制排尿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等。

  尿道梗阻以狭窄最常见。先天性尿道外口及包皮口狭窄、后尿道瓣膜是男性婴幼儿尿道梗阻的常见病因。尿道结石、结核、异物、损伤及肿瘤也可引起尿道梗阻。尿道周围或阴道疾病如压迫尿道,亦可造成排尿困难。

  (二)病理生理

  泌尿系统梗阻后,基本病理改变是梗阻以上压力增高,尿路扩张积水,如梗阻长时间不能解除,终将导致肾积水和肾衰竭。

  上尿路梗阻时,因梗阻近侧压力增高,输尿管收缩及蠕动增强,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如梗阻不解除,后期失去代偿能力,平滑肌逐渐萎缩,张力减退,管壁变薄,蠕动减弱乃至消失。肾盂积水内压升高,压力经集合管传至肾小管和肾小球,可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但肾内血循环仍保持正常,肾泌尿功能仍能继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由于部分尿液通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肾盂静脉、淋巴、肾小管回流以及经肾窦向肾孟周围外渗,使肾盂和肾小管内压力有所下降,肾小球泌尿功能得以暂时维持。如果梗阻还不能解除,尿液继续分泌,由于尿液分泌和回流的不平衡,结果肾积水使肾盂内压力逐渐增高,压追肾小管、肾小球及其附近血管,造成肾组织缺血缺氧,肾实质逐渐萎缩变薄,肾容积增大,最后全肾成为一个无功能的巨大水囊。慢性部分梗阻可致巨大肾积水,容量超过1000ml。急性完全性梗阻,肾盂扩张常不明显,但肾实质很快萎缩,肾功能丧失。

  下尿路梗阻如发生在膀胱,为克服排尿阻力,膀胱逼尿肌代偿增生,肌束纵横交叉形成小梁。长期膀胱内压增高。造成肌束间薄弱部分向壁外膨出,形成小室或假性憩室。后期膀胱失去代偿能力时,肌肉萎缩变薄,容积增大,输尿管口的括约肌功能破坏,尿液逆流到输尿管及肾盂,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

  泌尿系梗阻后易发生不易被控制的尿路感染及菌血症。梗阻造成尿液停滞与感染,可促进尿路结石形成。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