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1.高分解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主要为血生化改变:组织分解极为旺盛,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钾(K)迅速上升,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迅速下降。
血Cr每天上升>176μmol/L,血BUN每天升高>14.3mmol/L,血K 每天上升>1.0mmol/L.
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可分为少尿期、利尿期、恢复期。对于小儿,各期间分界不明显。
少尿期:
一般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有,特别在急性肾小管坏死。可持续10~14天左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少尿:
标准:新生儿期尿量2500ml/m2,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量增加后数天,血BUN及Cr开始下降,毒物积蓄有些缓解,各系统症状减轻。
在多尿期易出现脱水及低血钾(血清钾浓度低于3.7mEq/L)、低血钠(血清钠1000ml.多继发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造影剂造成肾损害。
【诊断】
中华儿科学会肾脏学组1993年拟定ARF的诊断标准为:
诊断依据
(1)尿量显著减少:少尿(176mol/L,BUN>15mmol/L,或每天Scr增加>44~88μmol/L或BUN增加>3.57~7.5mmol/L,有条件时测肾小球滤过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常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3)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
3.肾前性与肾性肾功能衰竭
【病理改变】
(1)肉眼检查:
肾脏增大而质软,剖开肾脏可见髓质呈暗红色,皮质因缺血而苍白。
(2)显微镜检查:
急性肾衰由于病因的不同,病理改变也不同
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病变限于近端小管,呈局灶性分布,坏死的肾小管基膜完整,小管上皮再生良好。
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病变可涉及各段肾小管,呈弥漫性分布,坏死的小管基底膜断裂,上皮细胞再生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