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一)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称为去大脑动物。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

  用电刺激动物脑干网状结构的不同区域,观察到在网状结构中具有抑制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抑制区;还有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易化区。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脑干外的抑制肌紧张的区域,即可通过加强网状结构抑制区活动,使肌紧张受到抑制;也可能控制网状结构易化区,使易化区的活动受到压抑,转而使肌紧张减退。在去大脑动物中。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使易化区的活动占有明显的优势,以致肌紧张过度增强而出现去大脑僵直。

  (二)α僵直和γ僵直

  从牵张反射的角度来分析,肌紧张加强的机制分两种。一种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仅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称为α僵直;另一种是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称为γ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γ僵直,因为在消除肌梭传入冲动对中枢的作用后,僵直现象可以消失。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