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微生物学 > 正文

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微生物学特点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菌,直径0.6~0.8微米,呈肾形成双排列,不形成芽孢(胞),无鞭毛,大多数有荚膜和菌毛。营养要求较高,需用营养培养基——血琼脂(巧克力色)培养基才能培养,初次分离培养尚需5%~10%二氧化碳(C02)气体环境。对外界抵抗力弱。

  (二)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1)菌毛:有吸附易感细胞作用。

  (2)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3)脂寡糖(LOS):为细菌裂解后外膜成分脂质A和核心寡糖构成,类似于LPS,具有内毒素活性,可引起发热反应及低血压休克

  (4)IgAl蛋白酶:具有破坏黏膜上分泌型特异性抗体IgAl(S IgAl)作用,使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

  2.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人是惟一宿主。

  (三)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

  1.标本采集采集患者脑脊液、血液或皮肤出血斑内容物或带菌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立即常温下送检。因为本菌含有自溶酶,离体后和在低温下易死亡。

  2.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直接镜检:取脑脊液标本的离心沉淀物或淤斑渗出液,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直接镜检,如发现细胞内外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即可初步诊断(阳性率达80%左右)。

  (2)分离细菌与鉴定: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可先增菌或直接接种与血琼脂(巧克力色)平板,置35~36℃5%~l0%C02环境中培养24~44小时,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初步诊断,并作生化反应、凝集试验或血清学试验鉴定。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