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六淫致病之寒邪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寒就是寒冷,冬季的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易感寒邪。其他季节,如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或过饮寒凉之物,也可感受寒邪。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为: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属于阴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阳气受损,温煦作用减弱,全身或局部出现功能减退的寒象。如寒邪袭表,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中阳受损,可见呕吐清水、脘腹冷痛等症。

  (2)寒性凝滞,主痛:“凝滞”是指凝结、阻滞不通。人的气血运行不息,畅通无阻,全赖阳气的温煦、推动。寒邪具有凝结、阻滞的特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寒邪侵犯人体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则痛,出现各种疼痛症状。如寒邪外束肌表,则周身疼痛;寒邪直中肠胃,则脘腹疼痛:“寒痹”以关节冷痛为主,故称“痛痹”。这类疼痛的特点是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3)寒性收引:“收引”,是指收缩牵引。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缩拘急的特性。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再如寒邪客于经络关节,则筋脉、经络收缩拘急,可见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症。

  【附】内寒

  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减弱,寒从内生,是脏腑功能减退所致。临床出现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甚则厥冷、呕吐清水、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象沉迟等虚寒证候。

  外寒为感受外界寒邪所致,临床特点以寒为主,多见恶寒;内寒是由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所致,临床特点以虚为主,多见畏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体,容易感受外寒;而外来寒邪侵入机体,积久不散,又常能损及人体阳气,导致内寒的产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