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望患者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色即皮肤的颜色,分为青、黄、白、赤、黑五种,简称五色;泽即皮肤的光泽,是指肤色的荣润和枯槁。
面部血络丰富,皮肤薄嫩,体内气血盛衰变化,最易通过面部色泽变化显露出来,所以望色以观察面部色泽为主。皮肤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故望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识别病邪的性质,确定病变部位,预测疾病转归。
1.常色人体在生理状态下出现的面部色泽变化,即健康人面部常见色泽,称为常色。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是精气内充、脏腑气血调和的外在表现。但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有时也可能偏红、偏黑、偏白等,但不论何色,总以明润含蓄为正常。
2.病色指人体在疾病状态下面部出现的异常色泽,称为病色。病色可分青、黄、赤、白、黑五种,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这种根据患者面部五色的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亦称“五色主病”。
(1)青色主寒证,瘀血证,痛证,惊风证。
青为经脉瘀阻,气血不通之色。面色苍白淡青,多属寒邪外袭;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闷痛或刺痛,为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小儿高热,鼻柱、眉间及口唇周围出现青色,常为惊风或惊风先兆。
(2)黄色主脾虚,湿证。
黄为脾虚湿盛,或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肌肤失养所致。面色淡黄,枯槁不泽,称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色淡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因脾虚湿盛所致;身、面、目俱黄者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多为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多为寒湿。
(3)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赤为血液充盈于脉络的表现,但也可见于虚阳浮越于表。邪热亢盛使血行加速,面部血络扩张,故见面色红赤。满面通红,为实热证;两颧潮红,为虚热证;久病重病之人,面色苍白,两颧却时时泛红如妆,为虚阳外浮的戴阳证,属真寒假热之危候。
(4)白色主寒证,虚证,失血证。
白为气虚血亏或阳气虚弱,无力运行血液上荣于面所致。面色淡白无华,伴唇舌淡白,多为气血亏虚或失血证;面色白(淡白而虚浮),多为阳虚水泛;面色淡白而消瘦,多为血虚证;面色苍白伴剧烈疼痛,多为实寒证;突见面色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
(5)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瘀血证。
黑为阴寒水盛之色。面色黑而暗淡,为肾阳虚;面色黑而干焦,为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为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黑而晦暗),肌肤甲错(皮肤干燥粗糙,状如鱼鳞),为瘀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