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的功能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1)繁衍生命:指人体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由于具有遗传功能的先天之精主要藏之于肾,并受脏腑之精以资助,故生殖之精实由肾精所化生。
(2)濡养作用:精能滋润濡养人体的脏腑形体和官窍。先后天之精充盛,则脏腑之精充盈,全身脏腑组织官窍得以充养,则各种生理机能得以正常发挥。
(3)化血作用:精可以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来源之一。如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因而肾精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
(4)化气作用:精可以化生为气。先天之精可化生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可化生谷气,再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可生成宗气,综合而成一身之气,以推动和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整体的生命活动。
(5)化神作用: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精能化神,精是神志化生的物质基础。积精才能全神,这是生命存在和正常活动的根本保证。
气的功能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说明气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推动作用 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都依赖气的激发,若气的这一功能不足,就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脏腑、经络功能会减退,还会引起血虚、血脉瘀滞和水湿停滞等病变。
2.温煦作用《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即指气有熏蒸温煦的作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是与气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若温煦作用不足,便可出现畏寒肢冷,血运迟缓等。
3.防御作用 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与入侵之病邪作斗争,若驱邪外出,则身体康复,若气的这一功能不足,则易受邪而发病。正如《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精、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若这一功能不足,便可出现出血、自汗、遗尿、遗精等病症。
5.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若这一功能失常,就会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到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
上述气的五种功能,它们密切配合,相互为用,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血的功能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就是此意。因此,若血不足,便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虚的病理变化,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毛发干枯、肌肤干燥、四肢麻木等症状。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充足,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若血虚,则神无所养,常会出现惊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
血和气的关系非常密切。血的生成和运行,有赖于气的化生和推动,故称“气能生血”,“气为血帅”;而气的生成和作用,亦有赖于血的滋养,且气必须依附于血,才能运行,故又称“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这些都是说明气血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响。《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如气滞可导致血瘀,气虚可引起血虚,反之亦然。
津液的生理功能
津液的功能主要是滋润和濡养作用。即润泽皮毛、肌肤、滋润脏腑、经脉、充养骨髓,脑髓,润滑眼、鼻、口等孔窍和滑利关节等,津液在脉内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因津液与血、汗、尿都有密切关系,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论述;《伤寒论》也有“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这些理论在临床上都是很有价值的。
神的功能
神,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故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