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婴儿手足搐搦症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概述】

  婴儿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中游离钙减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本病多见于1岁以内人工喂养儿及早产儿,冬末春初最易发病。

  本病属中医“风痫”、“慢惊风”范畴。

  【病因病理】

  先天不足,后天护养失宜,患儿脾气虚弱,脾损阴伤,土虚木贼,肝亢风生而发病。或素体心脾不足,气血两亏,肝血不足,肝失儒养,虚风暗动而发病。肾主水,肝主筋,也可因肝肾阴亏,水不涵木,木失滋养,阴虚虚风内动而抽搐。

  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其本为脾肾不足,标为肝亢有余。这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脾主肌肉,肾主骨,肝主筋,故患儿常伴有肌肉松弛,囟门宽大或逾期不合,手指抽搐屈不能伸等虚风症状。

  【诊断要点】

  1.惊厥每天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手足搐溺如鸡爪样,手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贴近掌心,呈强直状,足趾强直弯向足心。可因喉头肌肉痉挛,出现喉鸣、呼吸困难与紫组。

  2.如不伴感染,一般均不发热。还可有夜惊、夜啼、多汗、不安等佝偻病早期表现。

  3.面神经征(佛斯特征)、腓反射、手痉挛征(陶瑟征)均为阳性。

  4.化验:血总钙低于1.87mmol/L(7.5mg/dl),血游离钙低于0.88~1.ommol/L(3.5~4.omg/dl),血磷正常或稍增高,碱性磷酸酶轻度增高。

  【辩证分型】

  1.脾虚肝旺症状:起病缓慢,时时抽搐,面黄神疲,睡时露睛,纳呆烦啼,抽后汗多,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候分析:脾虚阴伤,土虚木贼,肝亢虚风内生,故时时抽搐,脉细弦。脾虚运化失职,故纳呆食少,大便不实。脾气虚弱,故面黄神疲,睡时露睛。肝气旺盛,故易烦躁啼哭。气虚表卫不固,抽后汗多。

  2.心脾虚亏症状:面色苍白,精神萎软,抽搐频繁,夜寐不宁,时有惊啼,入夜盗汗,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肝失儒养,故面色苍白,精神萎软,抽搐频繁。血虚心神不宁测夜寐不宁,时有惊啼。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阴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入夜盗汗。

  舌偏红,脉细软,均为心脾虚亏的表现。

  3.肝肾阴虚症状: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手足心热,惊厥或手足搐搦,大使干结,舌光少苔,舌质红,脉细稍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虚风内生,故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溺。阴液干涸,虚热内生,故面色潮红,低热虚烦,手足心热。舌光少苦,舌质红,脉细稍数,均为肝肾阴虚的表现。

  【分型治疗】

  1.脾虚肝旺治则: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主方:缓肝理脾汤加减。

  加减:大便稀薄,加炮姜炭6克、煨木香3克;抽搐频繁,加天麻6克、石决明15克(先煎);体虚多汗,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为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的要方。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枝枝、惯姜健脾补气,温运脾阳,山药、扁豆健脾化湿,陈皮理气燥湿,白芍柔肝缓急,大枣补益中气,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桂枝6克 党参6克 白术6克 白芍6克茯苓6克 山药6克 扁豆6克 陈皮3克 钩藤6克(后下)甘草3克

  2.心脾虚亏治则:补益心脾,平肝止惊。

  主方:归脾汤加减。

  加减:抽搐频繁,加珍珠母15克(先煎)、钩藤6克(后下);夜寐不宁,加夜交藤6克、合欢皮6克;入夜盗汗,加浮小麦15克、碧桃干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要方。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桂圆肉、酸枣仁、远志、茯神补血安神宁心,木香理气醒脾,姜、枣调和营卫。

  处方举例:

  党参6克 黄芪6克 白术6克 茯神6克枣仁6克 木香6克 当归6克 远志6克 龙骨15克(先煎)桂圆肉6克 钩藤6克(后下)甘草3克

  3.肝肾阴虚治则: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加减:惊厥频多,加钩藤6克(后下)、石决明15克(失前):低热者,加地骨皮 6克、青蒿 6克;舌光口渴,加石斛6克、芦根15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滋阴熄风的要方。方中阿胶、地黄、麦冬、鸡子黄养阴滋液;龟版、鳖甲、牡蛎育阴潜阳,平熄虚风;白芍、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麻仁滋阴润肠。

  处方举例:

  牡蛎15克(先煎)鳖甲10克 龟版10克生地6克 白芍6克 麦冬6克 麻仁6克 五味于3克 阿胶6克(烊冲)甘草3克本病发病年龄均为1~2岁的婴幼儿,故均按婴幼儿年龄用药剂量处方。

  中成药

  1.左归丸 每日2次,每次3克研吞。用于脾虚肝旺。

  2.杞菊地黄丸 每日2次,每次3克研吞。用于肝肾阴虚。

  【简便方】

  1.龙骨15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龟版10克,白芍6克,钩藤6克(后下),鸡血藤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黄芪6克,白术6克,苍术6克,珍珠母15克(先煎),五味子3克冰煎服,每日1剂。

  【其它疗法】

  1.针刺 惊厥时先针人中、百会,强刺激,再刺内关、中冲,刺激轻。上肢可取内关、曲池、合谷;下肢可取承山、太冲;牙关紧闭,可取下关、颊车。

  2.头皮针 取百会、四神聪

  3.耳针 可取皮质下、神门、心、枕、内分泌等。

  【注意事项】

  1.惊厥发生时,应按惊厥处理要点施治,如头侧向一侧,口内放压舌板在上下齿间,给氧,吸去口腔与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镇惊药如苯巴比妥钠肌注,或10%水含氯醛保留灌肠。

  2.止痉后,给予 10%葡萄糖酸钙加 10%或25%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注射。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钙剂,并补充维生素D。

  3.哺乳母亲及婴儿,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注意哺乳母亲的饮食,营养丰富全面。婴儿要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