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妇科常用治法和诊疗方法——外治法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妇科疾病的治疗应照顾经、带、胎、产病的特点,如月经病的治疗要辨清疾病与月经失调的关系;妊娠病的治疗重在补肾培脾,清热安胎;产后病治疗既要调补气血,又要祛瘀务尽。近年来,按照月经周期进行辨证用药的中医人工周期疗法的创用,充实了传统治法,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症。妇科的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及外治法。

  【外治法】

  1.熏洗 将中药煎成汤液约800~1000毫升,趁热外熏外阴或先熏后洗外阴、阴道的一种治法。在药方中常加入芳香和容易挥发的中草药,如薄荷、藿香等,以增强药物透入作用,适用于外阴疾病,如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瘙痒或外阴白色病损等,也可治疗Ⅱ度以上的子宫脱垂伴继发感染。常用熏洗方如蛇床子散、塌痒汤和狼牙汤等。凡阴道出血,或患处出血、月经期、妊娠期等禁用此法。浴具要分开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2.坐浴 将中药煎成汤液约800~1000毫升,趁热滤液置于浴盆(脚盆),使患处坐浸于药液中(不宜过烫,以防烫伤),一般坐浴15~20分钟,药液不宜过浓,以防刺激黏膜。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适用于外阴及阴道疾病。凡阴道出血、月经期、产褥期恶露未净者以及外阴创伤血肿有活动性出血者禁用此法。浴具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喷射法 将中药研制成极细粉末,装入喷壶内待用。使用时先清洁外阴和阴道,擦净外阴和阴道、宫颈的分泌物,然后将喷壶对准阴道或宫颈等处喷射药末,使药末直接接触患处。适用于外阴、阴道或宫颈炎症(消炎粉)、出血(止血粉)以及外阴湿疹。

  常用的消炎药如珠黄散、锡类散、金银花末等;止血药如8号止血粉、白及粉、乌贼骨粉等;利湿止痒药如青黛粉、松花粉等。月经期、产褥期禁用此法。

  4.阴道擦洗法(冲洗)将棉球先浸人煎好的中药药液中,用窥阴器暴露阴道、宫颈,用钳子取浸过药液的棉球,在直视下先擦洗外阴及阴道分泌物,然后可喷射药粉或药液。

  也可用阴道冲洗器,将药液放入冲洗器内对着阴道冲洗。这种方法可不扩张阴道,对未婚者尤宜,也适宜家庭备用,患者自己冲洗,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适用于外阴炎和阴道炎。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慎用。

  5.阴道上药 将中草药制成片状或胶囊,患者先清洁外阴后,自己用示指将药纳入阴道的后穹窿处,或由医务人员用钳子将药片(胶囊)纳入阴道后穹窿处。

  当中药制成粉状或液体时,医务人员先将带线棉球蘸上药粉或药液,然后置于后穹窿,棉线尾露出阴道口外约2~3厘米,以便患者隔日自取。此法是药物在阴道内作用时间较长,可以充分起杀菌作用。

  适用于阴道炎。禁忌证同上。

  6.宫颈上药 将中药制成膏状,用带线棉球蘸上药膏,敷贴于宫颈表面,尾线露出阴道口约2厘米,24小时患者自取或根据医嘱赴医院取出。

  治疗慢性宫颈炎或宫颈癌的外用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因此必须用纱布保护好阴道黏膜,如阴道安置纱布块,应在医院取出,以防止纱布遗留在阴道内,预防异物感染。月经期禁治。有阴道炎者先治愈阴道炎后再上腐蚀药。本法适用于宫颈炎及宫颈癌。

  7.宫颈中药锥切 将中草药制成栓剂,治疗时将栓剂置于宫颈管,使癌组织坏死脱落,宫颈呈锥形切除形状。药物如“三品”、“二品”等。上药时要保护好阴道黏膜。此法用于宫颈癌、宫颈间变或重度宫颈糜烂等。如阴道或宫颈有急性感染时,应先治愈炎症,然后才可使用本法。

  8.外敷法 将中药制成膏药、药膏或散剂加水调匀,外敷患处。适用于外阴血肿、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会阴切开术后感染、乳腺炎块、盆腔肿瘤贴近腹壁者和痛经等。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常用外敷药如金黄膏(散)、膜韧膏、玉露膏(散)、狗皮膏、阿魏消痞膏、麝香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有时还可用皮硝或生大黄研末外敷以消肿止痛。

  9.肛门塞药 将中药制成栓剂塞入肛门,通过肠黏膜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作用。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之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等。药物如痛经栓、康妇消炎栓等。

  10.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法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肠给药法之一,药物通过肠黏膜吸收后进入病灶,适用于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者。操作是将中药浓煎100~150毫升,待温后用5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内,将药液缓缓注入,保留20分钟以上。如注药速度过快可刺激肠曲,引起腹痛,大便与药液立即排出,不能起到治疗作用。故可酌量加入藕粉,调成糊状,待温后再用5号导管缓缓注入。本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肿瘤、陈旧性宫外孕包块、妇科手术后黏连、痛经等。常用灌肠方如红藤汤、术后方等。月经期、阴道出血及妊娠期等慎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