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附骨疽概述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凡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叫做附骨疽,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化骨髓炎。

  1、好发于儿童,以10岁以下的男孩更为多见。

  2、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桡骨等长骨。有疔疮或损伤病史。

  3、初起即有寒战高热,溲赤口干,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则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成脓约在得病后1~3月左右,身热持续不退,色红胖肿,骨胀明显。医学教育网整理溃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死骨,日后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愈合。

  4、患肢活动功能一般影响不大。

  5、发病2周后X线摄片检查,显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坏。发病4周后才能发现死骨。

  6、本病需与流注、髋关节流痰相鉴别。流注患处皮色不变,漫肿疼痛,为多发性,位于肌肉深部,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溃后不损伤筋骨。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久在得病后半年至1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且夹有败絮状物质,愈后往往形成残废。

  本病是由风寒风热之邪外袭,化热搏结于骨节,或由于疔疮走黄,疽毒内陷,或病后余毒不清,湿热内盛,其毒深窜入里,留于筋骨,或由于外来直接伤害,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瘀热搏结,凝滞筋骨而成。本病有好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漏道,损伤筋骨的特点。

  本病始则全身不适,继而寒热交作,甚而壮热不退,或伴有汗出,便秘尿赤,肌骨胀痛,疼痛彻骨,拒按,是为实热之证。成脓期湿热郁滞于骨,热盛肉腐骨败医学教育网整理,则焮肿日著,寒热交作,或日晡更甚,但患肢疼痛可略缓解。溃后诸症渐伏,精神渐佳,唯疮口脓水淋漓,迟迟不敛,或有腐骨从疮口排出,可形成漏道。若经久不愈,久耗气血,则见气血两虚之象。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原则。

  风热炽盛证[证见]寒战、高热、面红、气热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黄连9克,山栀子9克,黄芩9克,金银花15克,赤芍9克,归尾9克,防风9克,连翘9克,蒲公英30克,羚羊骨30克(先煎),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寒战高热者,加柴胡12克。口渴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

  2、中成药(1)醒消丸,成人每次6克,7岁以上减半,3~7岁服1/3量,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服7天后停药3天。

  (2)新消片,每次5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二香丸(张荣国《山东中医杂志》1987.6)

  处方:大龟板3个(炙黄),大蜈蚣10条,全蝎10克,当归30克,红花15克,生乳香30克,生没药30克,血竭30克,象牙粉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小儿酌减,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无论红肿、化脓或窦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饭后服,病在下者饭前服。

  湿热郁滞证[证见]患部焮肿日增,疼痛,寒热交作或日晡尤甚,口干不甚喜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营托毒,化湿开郁。

  [方药]

  1、主方:金银花散(齐德之《外科精义》)加味处方:金银花15克,甘草9克,茯苓15克,苍术9克,黄柏12克,薏苡仁15克,土茯苓30克,炙山甲9克,皂角刺9克,蒲公英30克,象贝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1)虎挣片,每次0.3克,每日2次吞服,儿童减半。

  (2)四季青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复方骨髓炎糖浆Ⅰ方(罗安民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15克,紫花地丁15克,桑枝15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薏苡米10克,冬瓜仁10克,丝瓜络10克,桃仁10克,黄柏10克,生栀子10克,黄连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生甘草3克。水煎取汁,浓缩制成糖浆100毫升瓶装。成人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病重者剂量加倍,小儿减半。

  气血两虚证[证见]疮色晦暗不鲜,脓水淋漓,面色苍白或萎黄,唇淡,全身倦怠,或心悸,失眠,自汗,短气。舌淡苔少,脉细数或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

  1、主方:十全大补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焦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香谷芽15克,肉桂2克(焗服)。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2、中成药(1)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虎挣片,参照湿热郁阻证。

  3、单方验方:附骨内托散(宋一同等验方)

  处方:党参12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制乳香12克,没药12克,炮山甲12克,木香12克,陈皮12克,川芎6克,炙甘草6克,大枣6克,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银花9克,紫花地丁9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外治法1、初起皮色不变者,以冲和膏外敷,若皮色转红时,宜洪宝丹冷茶调敷,或敷以如意金黄散。

  2、脓成宜及时切开排脓,并于疮口纳入纸捻以利引流。也可酌情用二黄煎液冲洗脓腔。

  3、溃后宜用七三丹或八二央药线引流,红油膏或冲和膏盖贴。如触及死骨松动者,可用镊子钳去。形成窦道者,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药线腐蚀窦道,后改用八二丹药线,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医学教育网整理也可作手术清创,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饮食疗法

  (1)绿豆粥:绿豆适量洗净后浸泡半天,同粳米200克同煮为稀粥。

  每日服食2~3次,每次1~2碗。适用于初期,其他阴疽初期均适用。

  (2)苡仁二豆汤:薏苡仁100克,绿豆100克,赤小豆100克,生甘草20克,水煮熟烂,加盐调味,食豆饮汤。适用于阴疽湿重患者。

  (3)五神咖啡:茯苓20克,银花60克,牛膝20克,车前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频服。适用于附骨疽湿热凝结者。

  (4)银甲蛋:金银花30克,鸭蛋3只,炙山甲6克(研末)。先将银花水煎取汁,再将鸭蛋头打一小孔,装入炙山甲粉,放入银花汁中煮熟服食。适用地阴疽成脓期。

  (5)猪蹄羹:猪蹄4只,葱白30克,当归15克,微火炖至蹄烂熟,调盐少许,随量食。适用于溃后期。

  (6)牛奶大枣粥:牛奶500克,大枣25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随量食。适用于溃后久不收口者。

  预防调护

  (1)患者宜加强营养。

  (2)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