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内科 > 正文

蛔虫病概述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蛔虫病是指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临床常见脐周疼痛,食欲反常,面黄肌瘦等症状。蛔虫上窜胆道,发生胁腹剧痛,而为蛔厥。

  蛔虫集结成团,常可引起肠道梗阻而并发关格。

  1、脐腹疼痛,时作时止,睡间磨牙,经常鼻痒,或食欲反常。

  2、一般有排虫史,少数人有呕吐蛔虫的情况。

  3、望诊可见面部白斑,巩膜蓝斑,唇内有粟状颗粒,以及舌面斑点。

  4、大便涂片镜检可发现蛔虫卵。

  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肠道,扰乱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出现各种症状。因蛔虫性动好窜,又好团聚,故常见上窜胆道,医学教育网整理发生胁腹剧痛,而成蛔厥。

  蛔虫集结成团,阻塞肠道,使气血流行不利,则引起腹痛等,甚则并发“关格”。治疗应根据病程的轻重缓急,采用驱虫、安蛔、调理脾胃等法。因蛔虫闻甘即起,闻酸即止,闻苦即定,闻辛则头伏而下,故临床上可针对蛔虫的这一特性遣方用药。

  蛔虫证[证见]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能食而瘦,睡间磨牙,流涎,经常鼻痒,或面部有白色虫斑,眼白上有蓝点。

  [治法]驱蛔,健运脾胃。

  [方药]1、主方:化虫丸(汪昂《医方集锦》)加减处方:使君子、芜荑、鹤虱、苦楝根皮、槟榔各15克,乌梅10克,广木香6克(后下)。水煎服。驱虫以后,可给予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等健运脾胃。

  2、中成药⑴复方鹧鸪菜散,每次5包,每日1次,连服3日。

  ⑵化虫丸,每次5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⑴苦楝根皮煎:苦楝根皮30克,水煎服,连服2天。

  其他疗法⑵驱蛔汤:榧子肉、使君子、乌梅、苦楝根皮各15克。水煎服。

  蛔厥证[证见]突然胁腹剧痛阵阵,痛引肩背,恶心呕吐,甚则吐蛔,汗出肢冷,脉沉弦或沉伏。

  [治法]缓急安蛔,先安蛔止痛,后驱虫和胃。

  [方药]1、主方:乌梅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乌梅12克,黄连、黄柏各10克,熟附子、干姜各6克,细辛5克,肉桂3克,延胡索12克,枳壳12克,白芍15克,广木香6克(后下)。

  水煎服。若虫静厥回,临床症状消失,当再用驱蛔剂治之,虫驱后再调理脾胃。

  2、中成药乌梅安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⑴热醋(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热醋60克,加川椒少许,1次内服。

  ⑵麻油(王文亮《新中医》1982.10)处方:麻油50毫升,花椒9克,以油炸花椒至黑,去椒,待温顿服。

  关格证[证见]腹中剧痛,胀痛攻撑,呕吐,大便不通,无矢气,腹部按之有块。苔黄腻,脉弦。

  [治法]通里攻下。

  [方药]1、主方:大承气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大黄15克,芒硝、厚朴、枳实各12克,莱菔子15克,桃仁10克,赤芍12克,乌梅10克。水煎服。医学教育网整理2、单方验方⑴蜂蜜30克,麻油50毫升。混合后,加入0.9%食盐水100毫升,搅匀,加温,顿服。每日1~2剂。

  ⑵大黄乌梅汤(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乌梅、大黄各30克,干姜20克,蜂蜜100克。加水共煎,去渣,频服,每日1~2剂。

  1、外治法:腹部热敷法。食盐500克,食醋50~100毫升,放入锅内炒热,用两层纱布包裹,令病人仰卧曲膝,放于腹部热敷,冷时再加温,连续热敷1小时左右。适用于蛔虫引起的关格证。

  2、针灸疗法⑴指压灵台、至阳两穴。方法是:病人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由轻至重,直至疼痛缓解为止。⑵耳针,在耳廓相应部位针再现刺。⑶拔罐,对应腹痛部位在背部拔罐,或腹痛局部拔罐亦可。以上诸法,皆适用于蛔厥引起的腹痛。

  3、预防护理

  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蔬菜,瓜果要洗净后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切。

  ⑵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⑶蛔厥证与关格证经治疗症状消失后,要注意尽早给予驱虫,以预防复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