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带下过多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

  一、主要发病机理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肝郁侮脾,医学教育网整理肝火挟脾湿下注。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邪。

  二、辨证要点

  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属虚属寒;色黄、质稠、有秽臭者为实热。

  三、治疗大法

  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一般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实证治疗还需配合外治法。

  四、辨证论治

  1.脾虚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主方: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医学教育网整理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主方: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主方: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医学教育网整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五、完带汤和止带方的药物组成

  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六、阴道炎的鉴别诊断

  1.念珠菌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

  妇科检查:阴道壁附有一层白膜。白带镜检可见念珠菌。

  2.滴虫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呈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外阴瘙痒。

  妇科检查:阴道壁可见散在出血斑点;白带镜检可查见滴虫。

  3.细菌性阴道病

  带下特点: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充血、触痛;白带镜检可找到线索细胞。

  4.老年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薄且光滑,有点状出血或小溃疡。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