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证。

  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一)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二)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三)新生儿患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

  (四)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五)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六)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鉴别,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病因病机

  一、肺炎喘嗽的病因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二、病位及主要病机

  病位在肺,病机为肺气闭郁。

  三、心阳虚衰变证的病机

  肺主气而朝百脉,若邪气壅盛或正气虚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由肺而涉及到其他脏腑。若正不胜邪,气滞血瘀加重,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医学教育网整理甚而心阳虚衰,并使肝脏藏血失调,临床出现呼吸不利,或喘促息微,颜面唇甲发绀,胁下痞块增大,肢端逆冷,皮肤花纹等心阳虚衰的变证。

  辨证论治

  一、肺炎喘嗽的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

  二、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一)风寒闭肺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华盖散加减。

  (二)风热闭肺

  证候初起证候稍轻,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稠黏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证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主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三)毒热闭肺

  证候 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于,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三、痰热闭肺证的证候、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

  证候 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治法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四、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一)阴虚肺热

  证候 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主方 沙参麦冬汤加减。

  (二)肺脾气虚

  证候 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主方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五、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的证候、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一)心阳虚衰

  证候 突然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胁下出现痞块并渐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医学教育网整理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二)邪陷厥阴

  证候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 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主方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