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尖锐湿疣的病因及诊断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赘生物。属于中医“臊疣”、“瘙瘊”的范畴。其特点是:以皮肤黏膜交界处,尤其是外阴、肛周出现淡红色或污秽色表皮赘生物为主要表现。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自身接种、接触污秽的内裤、浴巾、浴盆等方式间接传染。本病男女均可罹患,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病例治愈后复发,少数尖锐湿疣有癌变的可能。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为性滥交或房室不洁,感受秽浊之毒,毒邪蕴聚,酿生湿热,湿热下注皮肤黏膜而产生赘生物。

  本病的病原体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该病毒属DNA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性和组织特异性,只侵犯人体皮肤黏膜,不侵犯动物。病毒通过局部细微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接种在患部,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而出现赘生物。

  【诊断】

  1.临床表现

  有与尖锐湿疣患者不洁性交或生活接触史。潜伏期1~12个月,平均3个月。

  皮损男性多在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女性多在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和肛门;同性恋者常见于肛门和直肠,亦有乳头、口唇、腋下、脐窝等处的报告。基本损害为淡红色或污秽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赘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分叶或呈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但在阴茎体部可出现基底较宽的“无蒂疣”。由于皮损排列分布不同,外观上常表现为点状、医学教育网整理线状、重叠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蕈状等不同形态。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疼痛或瘙痒。疣体易擦烂出血,若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可伴恶臭。巨大的尖锐湿疣多见于男性,且好发于阴茎和肛门附近,女性则见于外阴部,偶尔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

  醋酸白试验:用3%~5%的醋酸液涂擦或湿敷3~10分钟,阳性者局部变白,病灶稍隆起,在放大镜下观察更明显。

  2.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异性。

  【鉴别诊断】

  1.假性湿疣多发生于20~30岁的女性外阴,特别是小阴唇内侧和阴道前庭;皮损为直径1~2mm大小的白色或淡红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如鱼子状,群集分布;无自觉症状。

  2.扁平湿疣为梅毒常见的皮肤损害,皮损为扁平而湿润的丘疹,表面光滑,成片或成簇分布;损害内可找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强阳性。

  3.阴茎珍珠状丘疹多见于青壮年;医学教育网整理皮损为冠状沟部珍珠样半透明小丘疹,呈半球状、圆锥状或不规则状,色白或淡黄、淡红,沿冠状沟排列成一行或数行,或包绕一周;无自觉症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