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针灸治疗 > 正文

急症针灸处理——哮病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为特征的疾患。其急性发作属于急症。本病名见于《证因脉治》。在金元之前,哮、喘统属一门,针灸取穴治疗亦无明显差别,如宋代《针灸资生经·卷四》。云:“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痠疼,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至明清,则已主张针灸治疗哮病应辨水哮、气哮、咸哮、冷风哮等之不同而分别施治,表明有了较大的发展。

  本证与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相当。

  【病因病机】

  哮病病因分为主因和诱因。主因系宿痰内伏,或为屡感风寒,恣食生冷,伤及肺气,肺气不布,凝而成寒痰;或因过食甘肥辛燥之品,内酿痰热,上干于肺,敛聚不散而成热痰。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诱因包括外邪、饮食、情志、劳倦及气候变化等,均可触动肺中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撞击气道,肺气升降不利。痰气交结,呼吸困难,遂发哮鸣之声。

  【辩证分型】

  哮病分发作期与缓解期,这里仅讨论急性发作期之冷哮与热哮两型。

  (一) 冷哮

  寒痰留伏于肺,诱因触发成哮。症见呼吸急迫,喉间痰气作响,痰白而粘,胸膈满闷如窒,面色灰滞,口不渴,兼恶寒发热,脉象浮紧,舌苔白滑。

  (二) 热哮

  热痰内蕴,发而作哮。症见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声高气粗,咳呛阵作,痰稠黄胶粘,咳吐不利,烦闷不安,口渴喜饮,兼头痛发热,脉滑数,舌红苔黄腻。

  【治疗】

  (一) 冷哮

  1.治则:温肺散寒,豁痰利气。

  2. 处方:肺俞、膻中、中脘、列缺。

  3.方义:肺俞是肺之背输,取此穴可布肺气消阴寒;胃募中脘配气会膻中,能疏气理中,化痰湿、通气道;列缺,肺经之络穴,宣肺利窍,是治哮之效穴。

  4. 治法:肺俞穴,宜先在穴区内按压,于最敏感点针刺,施补法,取针后以艾卷雀啄法灸之。余穴均用泻法,列缺穴须用气至法导出向肘关节部位之放射针感。留针至哮止,其间应反复间断运针。

  5.古方辑录

  《玉龙歌》:“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

  《针灸大成·卷九》:“哮吼嗽喘:俞府、天突、膻中、肺俞、(足)三里、中脘”。

  《神灸经纶·卷三》:“哮喘:五哮中惟水哮、乳哮、酒哮为难治;璇玑、华盖、俞府、膻中、太渊、足三里、肩井(治冷风哮,有孕勿灸)、肩中俞(治风哮)”。

  (二) 热哮

  1.治则:宣肺清热,化痰止哮。

  2.处方:定喘、璇玑、丰隆、鱼际。

  定喘穴位置:大椎穴旁开0.5寸。

  3.方义:璇玑属任脉位于胸前,能开胸而通利气机;丰隆络于脾,鱼际乃手太阴之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二穴合用可清化痰热;定喘为近人发现之奇穴,止哮有效。

  4.治法:璇玑,先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继拔火罐。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余穴用凉泻法,定喘宜持续运针2 分钟~3分钟,直至症状略有缓解。均留针(罐)15分钟,如哮症减轻不显,可继续延长留针(罐须去)时间。取针时,鱼际挤去恶血。

  5.古方辑录

  《肘后歌》:“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循经考穴编》:“期门:又治哮喘气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