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腧穴 > 正文

针灸穴位:八脉交会穴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宋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后溪、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公孙、足临泣八穴分别通向任、督、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冲、带八脉。意指这些穴位分别能主治头面躯干部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其相通的意义,应当理解作是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后来将这种相直达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附:八脉交会穴表

    内关(手厥阴)→阳维公孙(足太阴)→冲脉 心、胸、胃后溪(手太阳)→督脉申脉(足少阳)→阳跷 项、肩胛、耳、目内眦外庆(手少阳)→阳维临泣(足少阳)→带脉 颈、肩、颊、耳、目外眦列缺(手太阴)→任脉照海(足少阴)→阴跷 咽喉、胸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