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针灸治疗 > 正文

热针脊椎九宫穴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取穴法:沿脊椎自上至下仔细压诊,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参阅脊椎X线片或CT片,确定病变椎节。以压痛点最显著的病变椎节棘突间定为中宫,沿督脉在中宫上下棘突间各定一穴,分别称为乾宫、坤宫,然后挟乾宫、中宫、坤宫旁开0.5~0.8寸,依次取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因取穴定位是按伏羲八卦九宫方位图,故称“脊椎九宫穴”,简称九宫穴。

  针刺方法:根据中宫定位,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进针时应尽量使中宫部位棘突突起,椎间隙加大,以利于进针。进针顺序为:先针中宫,次针乾宫、坤宫,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行捻转补泻手法,九宫穴的行针顺序与次数,按“洛书九宫数”施行,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中”,留针30分钟,行针3次。

  主治范围:九宫穴主要以治疗脊椎病变为主,如风湿性、类风湿性脊椎关节炎,脊椎外伤,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颈椎病,胸、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亦适应于腰背扭伤及腰肌劳损、脏腑病、妇科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注意事项:

  1.针刺乾宫、中宫、坤宫穴位时,进针宜慢,勿刺过深,不宜行提插补泻手法,正常针感是局部酸胀或酸胀麻电感沿脊柱下方或上方传导。如进针困难,要调整进针方向。若在进针过程中,针下阻力突然消失,而出现落空感时,说明针尖已进入椎管内之硬膜外腔,应迅速退针少许,不可继续进针。若进针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肢体抖动,应立即将针提起,谨防刺伤脊髓。

  2.针刺巽、兑、坎、离、艮、震六宫时,针尖应略向椎体方向斜刺。如果紧贴椎板外缘进针,针体必将通过脊神经的后支或其附近,当针尖触及神经时,局部会有放射样触电感,此时应稍许退针,调整针尖方向,以免造成外周神经损伤。如果针尖向椎体方向斜刺角度过大,针体可能穿过棘间韧带而达对侧;或穿过黄韧带等组织而进入椎管。当针尖触及硬脊膜时,针下常有紧硬的抵触感,若穿透硬脊膜,阻力会突然消失,此时应立即退针,以免损伤蛛网膜和脊髓。取十二胸椎以上的九宫穴,尤应注意取穴准确、针尖方向和针刺深度,严防刺伤内脏或引起气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