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术语 > 正文

四气调神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析】

  文中提出的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包含着积极的预防思想。春养生,复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旨在强调人的生活起居与精神志意,必须与四时生长收藏规律相适应。四时之气,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人体的四时养生也是如此。这种养生调神方法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防止季节性疾病发生,而且为身体在下一季节提供了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基础。

  段末以“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为理论根据,建立顺应四时阴阳以养生的理论原则,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指导思想,人在春夏季节顺应①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②养生之道:保养春生之气的规律。下文“养长之道”、“养收之道”、“养藏之道”皆仿此。③华英成秀:华英,指人的容色神气。秀,草木开花。此有容光焕发之意。④秋刑:指深秋的肃杀之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⑤飧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在春夏季节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⑦内格:指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活动与自然界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此经旨内涵甚广,当从衣、食、住、行、精神情志等方面领会之,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一法。据此,今之医家进一步提出许多新观点,如春夏温补阳气、秋冬滋养阴液说;春夏调理心肝、秋冬调理肺肾说;以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说等。

  最后,经文提出“不治已病治末病”这句著名的警句,成为千百年来中医预防医学的代表观点。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