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法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适用于营血亏虚而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或涩及妇女月经失调等证。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生血,故补血当以心肝脾为主。《订补明医指掌》谓:“心肝不足,皆血虚也”。然肝为心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血虚应重在养肝。补血的方剂以熟地、当归、首乌、阿胶等甘温补血的药物为主。在具体配伍时,补血方剂常参以行血药如川芎等,可使补而不滞,且有祛瘀生新之功,方如四物汤;对于因气虚而致血虚者,又当采用补气生血法,即配伍人参、黄芪等,使气旺可以生血,方如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阴虚血少者,又须加入滋阴药如生地、寸冬等,代表力如炙甘草汤。总之,应随证而施,灵活运用。
1.四物汤(《和济局方》)
[组成]熟地9克 当归12~15克 白芍9克 川芎4.5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疏肝。
[主治]一切营血虚滞,妇女月经不调,脐腹作痛及崩中漏下、血瘕块硬等。
[方义]本方是治肝经血虚、血虚月经不调、肝虚失藏所致崩漏或肝虚不疏所 致癥瘕的代表方剂,亦治内科血虚杂证。肝木应春性喜升发条达,藏营血而流注经脏,疏泄畅通,滋养周身,故血分不病。若肝血虚滞而失于条达,或疏泄太过则月经先期,甚者为崩漏;或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甚则为闭经。也可由虚致瘀,血气不和而成癥块等证,治宜养血疏肝为法。熟地为肝经滋阴养血之要药,今肝经血虚所致诸病丛生者,故用为本方之主药。当归、白芍归经入肝,具有补血养肝,活血止痛之功,配入本方之内,既可辅助主药滋阴养血;又可活血止痛;更可补肝之体而助肝之用,使肝木升发疏泄,故为本方之辅助药物。血不得气不走,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之气药,归经入肝,具有行瘀破滞,谓和血气之 功,配与本方为佐使,使本方滋而不腻,共奏养血疏肝、活血行瘀之功。本方以补为主,补中寓有行活之功,不仅用于血虚证有效,属血滞者亦可加减运用。
[临床运用](1)四物汤具有滋阴养血、行瘀活血之功,以补为主,补中寓活,为调补营血之剂,但非滋阴养水之法。凡属营血虚滞所致之血分杂证,均可选用本方衍化治疗。属阴虚水亏致病者,本方则非所宜。月经不调、崩漏、产前产后诸疾、紫 癜病、荨麻疹、贫血、脑神经衰弱等,都可加减使用本方。血虚较重者,可重用熟地、当归;血滞较重者,可重用当归、川芎,白芍改为赤芍;有出血证者,去川芎,重用白芍,熟地;血虚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
(2)用于崩漏及安胎者,可用本方加阿胶、艾叶、甘草,名胶艾汤(《金匮要 略》)。
(3)消化不良或脾虚腹泻,或贫血由脾胃虚所引起者,或大失血造成虚脱者,均不宜使月本方治疗。
(4)本方加桂枝、炙甘草,可用于经寒血虚性月经不调,或血虚发热而独用养血滋阴剂不效者。
[方歌]四物地芍当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凡属血虚杂病证,加减变化可见功。
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克 当归6克[用法]水煎食前服。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妇女行经、产后、或疮疡溃后等症见血虚发热头痛者。
[方义] 本方是甘温除热的补血方剂之一,主治虚劳内伤血虚之发热证。凡 用滋阴养血法而身热不退者,用本方大都可以获效。肝主藏血,血虚发热之证,属于肝经阴血不足为病。但形成肝血虚弱的原因不一,有属肝经本身功能失调所致者;有属多种原因失血所致者;有属脾胃气虚不能生血所致者等等。然而脾胃居于中焦,具有化生营血之功,中虚则无力化生营血,是导致本证血虚的重要原习,肝木血虚,木郁化火,形成发热。治宜补气养血为法。本方重用黄芪补中益气,用量大于养血之当归四倍者,是取其补中益气而强壮脾胃,增强生血之源,在增强生血之源的基础上,少佐当归补其血,使其阳生则阴长。出于有形之血而 生于无形之气,补有形之血而血不能自生者,故需要补无形之气,所谓“阳生阴 长”就是这个道理。本方甘温补益,可除劳热。昕谓“甘温可以除大热”,就是 指的本类方剂而言。
[临床运用](1)当归补血汤亦是甘温除热方剂之一,主治气虚发热证,其特点是:病属 慢性,脉虽洪大而按之无力,与白虎汤证之脉洪大而按之有力不同。凡血虚之证,法当补血,但纯用补血又不效者,是有形之血不能自生,必须生补无形之气, 使气旺则血生。故方用补气之黄芪数倍于当归之补血,以达“阳生阴长”之效。
(2)阴虚火旺之证,忌用本方。
(3)血虚发热证而独用补血法不效者,本方与桂枝汤合用,临床多收效果。
[方歌]当归补血重用芪,黄芪大于归四倍,劳倦发热象自虎,甘温除热补血虚。
3.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9克人参、木香、炙甘草各7.5 克当归、远志各3克[用法]水煎服,姜枣为引。
[功用]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主治](1)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体倦无力,食少不眠;(2)妇人脾气虚弱,崩中漏下。
[方义]失眠健忘,怔忡惊悸是本方所治重点,这些症状的产生,属于心血失养所致。但本方名为归脾汤者,说明心血失养的原因是归之于脾,故以归脾名方。由此可知,脾虚是导致心血失养的关键所在。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有化生营血之功,肝藏血而寓魂,心主血而藏神,魂乃神之始基,故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说明心血靠肝养,肝血赖脾生,所谓归脾者,正是此义。今脾虚不生,肝失所藏,心无所主,故证见神志不宁。行经、产后血虚发热者,是因心肝脾三虚所致。故有心主血脉及调经不离开脾之理。所谓亦治疮疡溃后,血虚发热者,是因气虚不能生血,血虚而致发热。总之,以上诸证,是因气虚不能生血为患,治宜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为法。故方用味甘性温之参、术、芪归经入脾,补中健脾益 气为主,以增强生血之源;配伍甘温酸苦归经心肝之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为辅,补心安神,养血疏肝;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本方补而不腻;其中甘草蜜炙,除补中健脾外,又能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配,共奏补脾养血,益心安神之功。凡由脾虚所致之失眠、心悸、健忘、失血等证,均可采用本方衍化治疗。
[临床运用](1)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补气养血之作用,是一个甘温强壮方剂,主治由 心脾两伤所引起的惊悸失眠证。所谓归脾者,说明心悸失眠的症状虽属心,但发病的原因是归之于脾虚。本方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若用于补血者。可重用当归、龙眼肉为主再加熟地;营养不良或失血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等,均可选用治疗。
(2)本方为强壮性安神剂,可用于治疗脑神经衰弱的失眠、心悸、多梦等。
(3)脾主统血。本方具有补中健脾统摄血液之功,因此,可用于治疗由脾虚 所致之月经过多、子宫出血、肠道出血、紫癜病等。
(4)本方常用的加减法是:偏于气虚者,可重用党参、黄芪为主;偏于血虚 者,可重用当归、龙眼肉为主;偏于心虚者,可重用茯神、枣仁、远志肉;用于 崩漏者,可加地榆、紫珠叶、阿胶、大小蓟、茜草、侧柏、槐花炭等,或配合固经丸;用于子宫出血后的调养者,可加阿胶、艾叶、白芍及重用黄芪等;食欲不振者,可加陈皮、半夏等。
(5)本方去黄芪,加黄精、龙齿,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之心悸、胸闷、短气等;风湿病活动期加荆芥、苏叶;心力衰竭加麦冬、五味子;咳嗽加紫菀、桔梗;咳血加大小蓟、藕节、仙鹤草;浮肿者倍人参,同时改茯神用茯苓。
(6)凡属阴虚火旺而气血不亏者忌用。
[方歌]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益,酸枣木香龙眼肉,加入姜枣补心脾。
[附方](1)验方1: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何首乌30克、白茅根30克、藕 节15克、阿胶9克(冲)、生地15克、枸杞子9克、旱莲草15克、银花15克、丹皮9 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气血俱虚挟热者。
(2)验方2: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何首乌30克、白术9克、茯苓 15克、熟地15克、锁阳12克、巴戟天12克、甘草4.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主 治脾肾两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4.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 炙甘草9~15克 大枣10枚 阿胶9克 人参6~9克 生地黄15克 桂枝6~9克 麦冬9克 麻仁9克 生姜3片[用法] 水煎取汁,阿胶冲服。
[功用] 滋阴养血,益气复脉。
[主治] (1)阴虚血少、脉结代、心动悸、如有惊恐,多梦不寐;(2)虚热咳嗽、痰中有血丝、自汗盗汗、短气虚赢等证。
[方义] 本方是主治脉结代而心动悸的代表方剂。心主血脉,脉结代是因血虚不能充脉;心血失养则动悸。心血水足,原于中虚,因为中焦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中虚不能化生营血,是导致脉结代而心动悸的根本原因。方用炙甘草味甘性温,可补中益气,强壮脾胃,以增强化生气血之源,使其气血充足,气帅营血,运行入心,以复其脉,故为本方之主药;配伍甘温之人参。大枣入脾,可辅主药补中健脾,化生气血;心血既虚又需滋补,故在甘温补中的基础上,佐用阿胶、生地、麦冬、麻仁滋养心血以充其脉;配入桂枝、生姜,既调营卫又和诸药,行阳气而通脉,使本方虽滋腻而不寒滞,共成益气行阳、养血复脉之法。本方的特点是:补阳与滋阴配合,在功能性质上,可化阴滞而为阳和,方中虽用寒润滋补之品,实为甘温滋阴之法。通过服用本方,使其气血充足,营卫和调,则脉之结代者得以恢复,故又名复脉汤。脉象结代,多为风湿性心脏病见证。所谓风者,肝主风;所谓湿者,脾主湿。风湿为患即肝脾功能失调,是方以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补中健脾胜其湿;地黄、桂枝、阿胶,养血补肝祛其风;全药滋养而复脉,故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方剂。
[临床运用](1)炙甘草汤是治脉结代、心动悸的首要方剂。心主血脉,又主藏神,脉之来去不利者,因于血虚,心血不足故脉结代、心动悸。本方具有益气通阳,滋补阴血的作用,滋阴与补阳相配,可化阴滞而为阳和,成为温润滋补,益气复脉之法,故本方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率不齐、期外收缩等。对冠心病所致的心绞痛亦可使用。对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的治疗可供参考。
(2)临床常用的加减变化是: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大便溏者,可去 火麻仁;心悸甚者,加磁石、朱砂;胸中闷气者,加茯苓、杏仁;食欲不振者,加陈皮、半夏。
(3)对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本方。
(4)若兼心阳虚,心力不足者,可加入附子助阳强心。
[方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火麻配,大枣阿胶煎成剂,滋阴甘温复脉气。
[附方](1)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即本方去姜、桂、参、枣加牡蛎、鳖甲、 龟板,白芍。主治温病伤阴,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动悸,甚则心中痛者。
(2)柏子养心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柏子仁、黄芪、茯神、酸枣仁,川芎、当归、人参、半夏曲、甘草、肉桂、五味子、远志。主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失眠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