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上有诸多大医家,最初是学习诗文,走科举之路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半路“弃儒从医”开始研习医学,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最终成为一代名医。医学教育网从中选取了几位典型的医家,辑录成篇,以飨读者。
皇甫谧(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先生,西晋安定郡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人,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他出生于没落士族家庭,少年时游荡厌学,近二十岁时始认真攻读经书,博览典籍,钻研各种学问。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学者,在文学界、史学界都享有极大声誉。四十二岁时突然患风痹病,半身不遂,兼苦耳聋,于是发奋研究医学。对针灸文献的整理是皇甫谧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他把医学名著《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归纳,最后编撰而成针灸学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即今之《针灸甲乙经》)。
张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代易水(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医学家,易水学派的创始人。他自幼聪敏,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考中经义科进士,但因犯讳被除名。从此以后,便无心于仕途而潜心于医学,博览医籍,广阅方书。深入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终于学有所成。他精于方药,擅长化裁古方,自制新方。每次治病,都是据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人们把他看作神医。张元素在医学教育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一代名医李杲、王好古皆为其门下弟子。著有《医学起源》、《脏腑标本药式》等。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后人尊称丹溪翁,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金元时代著名医学家,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农家,自幼好学,读书日记千言,通声律之学。稍长,随当地老师学习经史,参加科举考试。三十六岁时,拜朱熹四传弟子许文懿为师,研究“道德性命”之说,潜心此学, 数年间遂成“东南大儒”。后因老师常年卧病在床,经老师要求,便“弃儒从医”。研习医学后,丹溪翁拜当时名医罗知悌为师,几年间就掌握了渊博的医学原理,并进一步研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医家的学说,参考《易经》太极之理,贯穿《内经》精辟之论,扬长避短,熔诸家学说于一炉,提出了自己的学术主张,成一家之言,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滑寿(1304~1386年)字伯仁,自号撄宁生,祖籍许州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后迁居仪真(在今江苏省),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出身官宦人家,少年时期师从韩说先生研读《诗》、《礼》诸书,能日诵千言,出口成章,以致诗文并茂。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遂心,于是“弃儒从医”。先拜当时京口名医王居中为师,学习《素问》、《难经》等医典,不久学业大进。后又从东平高洞阳学针法,尽得其开合流注及方圆补泻之道。因此,滑氏不仅在药物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且精于针灸学,在临床上能针药并施,屡起沉疴,在江南、浙北等地负有盛名。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
高武(约15~16世纪)号梅孤子,明代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少负奇才,好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文武双全,嘉靖年间,考中武举。之后,历游北方各地,察看边塞关隘,向当局提出许多建设边防的良策,可是未被采用。从此归隐乡里,研习医学,治病多有奇验。高武认为,一个医生,必须针、灸、药三者皆通,因病施治,才是良医。于是他便潜心研究针灸,认真地溯源《内经》、《难经》原旨,穷究《铜人》、《明堂》诸家之说。还铸造了三个针灸铜人,一个男子,一个女子,一个童子,用来作为法式,以试其穴,推之人身,不差毫发。是继宋代王惟一著铜人五百年之后,又一位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等书。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医学家。他出身于仕宦家庭,聪明颖悟。幼习儒业,年二十童试得冠军,后因双亲有疾为庸医误治,自己也常患病,于是改攻医学。上自轩岐之书,下迄百家之言,靡不博览,经四十年刻苦研究,乃汇粹群说,博洽洞晓,成为明末著名医学家。李中梓在治学方面,不仅主张吸取各家之长,不偏不倚,且有自己的学术主张:即强调脾肾的作用和水火阴阳的升降。因此,他治病不拘成法,自出新意,“凡遇奇证,无不立愈”。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等。
汪昂(1615~1698?年),字訒庵,安徽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西门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汪昂天资聪明,为明末秀才,欲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因怀才不遇,未能如愿。入清后,年已三十余岁,遂弃举子业而笃志方书,经多年努力,广寻博采,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汪昂在医学方面突出的成就是以著述为主,他的作品理宗古典医籍,法效名医之论,且行文浅显易懂,简明扼要,为初学医者所喜爱,对普及祖国医学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
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清代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著名的瘟病学家。为人博学多才,少年习诗文,兼攻书法、绘画,又好武技,善权术。乾隆初年,当地官吏推荐他赴京考博学鸿词科,结果名落孙山,遂改攻医学。十余年间卧起一小楼,乃博极群书,洞明医术。薛雪医技超群,能断人生死,治病多奇迹。著有《医经原旨》、《湿热条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