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古称“下胎”,亦称“去胎”。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妇女不能继续妊娠,选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其中止妊娠。隋代巢元方等著的《诸病源候论》(610年)中,专门列“妊娠欲去胎候”来论述人工流产的适应症。可见远在一千三百七十多年前或更早些时候,古人就对人工流产的有关知识有相当的认识了。
“妊娠欲去胎候”中写道:“……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娠故去之。”就是说,孕妇怀孕后,如其母体非常瘦弱,或者患有疾病,既不能养胎,使胎儿健康成长,又对孕妇的健康有所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不宜怀孕而去之。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这是医籍中有关人工流产的最早记载和论述。
由于《诸病源候论》是专门论述疾病病因证候的著作,因此,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如何中止孕妇妊娠。但稍后唐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要方》(652年)中,已载有若干中止妊娠的办法。如在《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中载有治妊娠得病须去胎方:“以鸡子一枚,盐三指撮和服立下”。又方:“麦蘖一升末,和蜜一升,服之立下。”等等。这些都是采用内服药物的人工流产方法。它如用针灸的方法以中止妇女妊娠,在书中也有一些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