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喜医好药的康熙帝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世称康熙帝,不仅是一个有魄力、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平定三藩叛乱,同俄国签订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建立了不小的功勋,而且还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前人余金在《熙朝新语》中称其“天纵聪明,留心格物”,在繁忙的政事之外,留心中医药科学,留下许多真知灼见,在古代帝王中是不多见的。

  康熙帝非常看重医生的医德修养,认为医生是济世救人的,“存心济世”是“医家之德”,应该具备“纯良仁爱”的道德品质。他在教授皇子的《庭训格言》谆谆告诫医生应做到:“盖脉理至微,医理至深。今之医生若肯以应酬之功用与诵读之际,推求奥妙,研究深微,审医案、推脉理,治人之病,如己之病,不务名利,不分贵贱,则临证必有一番心思,用药必有一番识见,施而必应,感而遂通,鲜有不能取效者矣。”指出医生务必精研医理,勤于临床,不务虚名,这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康熙帝对中医经典著作多有研读,他在政事之暇撰写的科学论文《康熙几暇格物编》中很多篇幅涉及医药知识。在《浮白》篇中指出浮白是人体穴位,而不是指饮酒,“人但知为饮罚爵,不知浮白乃人身气穴之一”,引用《素问•黄帝问气穴篇》曰:“目瞳子、浮白二穴”,指出其位置在耳后入发际处,是足太阳、少阳之会穴。康熙帝还仔细考订水沟穴又叫“人中”的原委,前人对于“人中”穴有多种解释,一种是有关脉学和奇经之类的医学著作认为,“任、督二脉,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会于素髎、水沟、龂交三穴。三穴为面中三水沟,又为三之中,故名人中”;另一种说法认为人有九窍,自鼻以上皆成对,自口以下都是单一的,水沟居其中,所以叫“人中”。康熙认为仅仅解释了“中”的含义而已。王逵《蠡海集》指出,所谓“人中”,天给人提供五气,由鼻子承接;地给人提供五味,由口承接;“人中”正居人身的天、地之中。康熙认为这种解释牵强附会,“盖人受天地纯全之气成,四肢百骸能得其全。”并非由口鼻分别承接五气和五味的。最后,康熙提出自己的看法:“凡寓兽亦似人形,而其鼻柱直唇之间,纵无此水沟一段。以此辨人之异与兽,水沟之所以得‘人中’名也。”此说虽无根据,但足见康熙帝做学问是非常认真严谨的。

  康熙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典籍,而且勤于实践,不盲从,在亲身实验之中得出道理。例如,《康熙几暇格物编》中《熬水》篇,对于温泉,康熙认为“泉水所发,其源流清远,即色味少异者,下必有金石之物,而温泉尤显而易见者也。然古人往往不能辨别”。并列举《泉志》载新安黄山是朱砂泉,有人认为是雄黄泉;临潼骊山是礜石泉,有人认为是朱砂泉。究其原委,康熙认为是没有调查研究,“是盖未得熬水征验之法也”。所以康熙“每遇温泉,即以银碗盛水,隔汤用文火收炼,俟碗水干,观水脚所积,或为礜石,或为碱卤,或为硫磺,皆判然分晓,切实所积之轻重,而水型之清浊,给予人之损益,皆可知矣。”康熙这种脚踏实地、事实就是的学风堪称楷模。《温泉》篇中还阐述温泉治疗疾病的医学道理,“温泉可以疗疾龣疴,人尽知之。而不知尤宜于年长之人。若四十以内者,初浴汤池时反觉气弱,必久而后复。盖人至四十以外,筋骨少衰,其多收敛,得温和之助,自然精神怡畅。若少年血脉方刚,更以纯阳之气蒸逼之,寒也越泄,精气外散,不无少损。”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此外,康熙帝在本草和中医理论方面也颇多发明,并且亲自调查实验。如《樱额》篇中,康熙指出:“樱额,果属也。产于盛京、乌喇等处,古北口外亦有之。其树聚生,果形如野黑葡萄而稍小,味甘涩,性温暖,补脾止泻。鲜食固美,以之晒干为末,可以致远,食品中适用处多,洵佳果也。”从产地、形状、性味、功效以及膳食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名为樱额的果实,简直就是一篇中药志。不仅如此,康熙还查阅有关文献,进一步考证樱额和中药楮李的关系。康熙帝还考证一些本草药名的来历,如中药诃黎勒,吐伯特称作阿鲁拉,原产自外蕃,传入中国内地后,中外语音相似,仍袭用旧名,只是发音稍有变化。中药莨菪子,即是蕃名,也从外蕃传来。并且批评时医“不察来由,多为解说,勉强附会”的毛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