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其他 > 正文

颌面部放线菌病的诊断及治疗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面颈部是放线菌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亦可累及涎腺,但比较少见。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如果早期临床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

  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

  一、药物疗法

  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

  1.一般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日200万U以上,肌注或加普鲁卡因局部病灶封闭。有条件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与链霉素、四环素等联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

  2.磺胺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抗生素配合应用。

  3.碘制剂:口服碘制剂对病程较长的放线菌病可获得一定效果。一般常用5%~10%碘化钾溶液口服,每日3次。

  4.免疫疗法:也有一定效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应用放线菌溶素做皮内注射,首次剂量0.5ml,以后每2~3天注射一次,剂量逐渐增至0.7~0.9ml,以后每次再增加0.1ml.全疗程为14次,或达到每次2ml为止。放线菌素免疫疗法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二、手术疗法

  放线菌病已形成脓肿或破溃后遗留瘘道,常有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可采用外科手术切开排脓或刮除肉芽组织。由于在腺体内病变界限不清,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常将腺体一并摘除。

  三、高压氧疗法

  由于放线菌是厌氧性细菌,近年来应用高压氧治疗放线菌病,对抑制放线菌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当前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