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其他 > 正文

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黏液表皮样癌根据黏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高分化或低分化两类。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大不一样。

  黏液表皮样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颌下腺,也可发生于其他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有时与多形性腺瘤相似,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区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有时可呈囊性,表面黏膜呈浅蓝色,应与囊肿相鉴别。在手术中可以发现,肿瘤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界限。有时可见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甚至被肿瘤包裹,但很少出现面瘫症状。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如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可以复发,但很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性转移更为少见。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

  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可出现血行性转移。术后易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

  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低度恶性肿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则属高度恶性肿瘤。前者较常见,后者少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