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其他 > 正文

牙本质粘结面的处理

  对于牙本质粘结面,其有机物含量较釉质多,而且也近髓腔,因此,其粘结难度大于牙釉质,而且其处理方法也不同。

  牙本质粘结的基础源于混合层理论。首先通过酸蚀(酸蚀的作用强度要求弱于牙釉质)去除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同时牙本质表面脱矿,形成数个微米厚的胶原纤维网状结构,然后,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粘结功能单体进入胶原纤维网,与胶原纤维一起混合构成混合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混合层的机械嵌合是牙本质粘结的主要机制。根据对牙本质表面的埔污层的处理方式的不同,牙本质粘结剂可以分为全酸蚀和自酸蚀两种模式。全酸蚀是用稀磷酸(质量分数20%)或用30%磷酸作用更短时间(一般10秒)将玷污层完全去除;自酸蚀没有单独的酸蚀步骤,是在牙本质表面直接应用含酸性功能成分的偶联剂/粘结剂,通过功能成分的自身酸性,部分溶解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形成粘结剂的渗入通道,同时与保留的部分玷污层及胶原纤维混合形成强有力的粘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