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龈病损(desquamativelesionsofgingiva)的特征是牙龈鲜红、光亮,或表面脱皮,形成粗糙的糜烂面。由于上皮层的剥脱,而形成无上皮的表面。
Prinz(1932)首先使用慢性弥漫性剥脱性龈炎的名称,但近来众多的研究证明,所谓的剥脱性龈炎不是或大多数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牙龈上的表征,其中包括类天疱疮、扁平苔藓、天疱疮、红斑狼疮等。真正的或称为特发性剥脱性龈炎者为数甚少,仅指那些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剥脱性龈病损而言。
镜下剥脱性龈病损可分为疱型与苔藓型。疱型是上皮与结缔组织间形成基底下疱,结缔组织内有明显的炎症,病变同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如果在上皮内形成上皮内疱,则病变同天疱疮。苔藓型者,上皮萎缩,基底细胞水肿,基底层附近常见胶样小体,病变符合于疱性或萎缩性扁平苔藓。
免疫荧光法有助于进一步区别各种剥脱性龈病损。类天疱疮时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基底膜结合,呈现一条线状荧光带。寻常性天疱疮时免疫球蛋白与上皮细胞间的桥粒结合,因而在上皮细胞之间呈现鱼网状的荧光图形。红斑狼疮时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着于基底膜区,呈现出线状或带状的荧光图形,又称狼疮带(lupusband)阳性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