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口腔修复常识 > 正文

你的牙龈在喊救命!

  有没有常常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仔细看看吧,没准你会发现:你的牙齿越长越长,简直像个狼外婆!没什么好笑的,这说明你的牙周组织出了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牙周不健康者高达97%,难怪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关注牙周疾病”。

  97%的国人都有牙周病

  来自全国牙防组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和行为流行性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达到口腔卫生良好的不足0.22%,而牙齿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

  那么,什么是牙齿健康的标准呢?牙齿整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成人易患牙根部蛀牙(根龋),中国80%的成年人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问题。另据全国牙防组的调查显示:中国乳牙龋齿率为76%,成年人牙周不健康者高达97%,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人全口没有一颗牙。

  与高居不下的牙病发病率相对的是,我国60%以上的人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医生建议,只要及时定期检查,就能缩短治疗疗程,减轻病痛,降低治疗费用。

  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由积聚在牙龈(牙肉)边缘的牙菌膜包含的十余种细菌令牙周组织发炎所引致。如果有以下情况,就比较容易患上牙周病。

  牙菌膜积聚:戴上没有彻底清洁的假牙;牙菌膜和食物渣滓容易积藏在假牙与牙龈之间的罅隙。

  牙石积聚:牙石粗糙的表面令牙菌膜更易积聚。

  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排列不整齐令牙齿难于清洁。

  吸烟:吸烟的人患牙周病的机会比非吸烟者高出五倍以上。原因是吸烟令轻微牙周病症状不明显,香烟中的化学成分如尼古丁会令血管收缩。牙周病初期症状是牙龈发炎,刷牙时容易出血,但由于血管收缩,出血现象不明显,患者不容易察觉牙龈已经发炎,牙周病便不知不觉地恶化起来。

  吸烟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令牙周病患者的康复能力降低。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削弱牙周组织的愈合能力,使组织复原缓慢,导致牙周病愈趋严重。

  压力:压力减低身体抵抗疾病包括牙周病的能力。

  怀孕期荷尔蒙分泌改变:孕期,由于荷尔蒙分泌改变,孕妇的牙龈容易受牙菌膜分泌的毒素刺激而红肿和出血,这现象称为妊娠期牙龈炎。

  患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爱滋病:这些疾病会减低牙齿周围组织抵抗细菌的能力,如果患者没有彻底清洁口腔,牙菌膜的细菌就容易入侵,导致牙周病。另一方面,病患者的复原能力也较低,他们患上牙周病后比一般人难于痊愈,因此牙周病病情会迅速恶化,变成严重的牙周病。

  从幼儿时代我们就开始刷牙,可是也许你没料到,这么多年来你的刷牙方式居然大错特错,这也就是你的牙齿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保护牙齿从学习刷牙开始!

  正确刷牙——健康牙齿第一步!

  刷牙能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膜,天天早上起床及晚上睡前刷牙,彻底清除牙菌膜,就可以预防牙周病。牙医建议你这样做:

  1牙刷斜放在牙龈边缘

  由于牙菌膜最易积聚在牙龈(牙肉)边缘的龈沟内,因此刷牙时要把牙刷斜放在这个位置上。

  2必须有次序地刷牙

  刷牙次序很重要,先刷上、下排牙齿的外侧面,把牙刷斜放在牙龈边缘的位置,以两至三颗牙齿为一组,用适中力度来回移动牙刷。然后再刷牙齿的内侧面,重复以上动作。

  3刷门牙内侧面的时候,牙刷要直立放置,用适中的力度从牙龈刷向牙冠。

    4最后要刷咀嚼面,把牙刷放在咀嚼面上前后移动。

  刷牙也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牙刷毛难以接触到的牙面,例如下排牙齿近舌头的内侧面及参差不齐的牙齿,较难刷得干净。解决方法是使用刷头细小的牙刷或单头牙刷清洁。

  刷牙时牙龈出血及肿痛:由于牙菌膜积聚,引致牙龈发炎,刷牙时便会有牙龈出血及肿痛的情况。可选用软毛牙刷清除积聚在该位置的牙菌膜,发炎的现象便会逐渐消失,牙龈也会回复健康。

  牙周病自测

  牙龈红肿及出血是牙周病最早期的症状,要确定自己是否患上牙周病,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牙科医生详细检查。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测。

  轻微牙周病症状:牙龈边缘红肿;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可能有牙石积聚;可能有牙痛或牙龈疼痛;有口臭。

  中度牙周病症状:牙龈边缘严重红肿;刷牙时经常出血;牙龈萎缩,部分牙根露出,使牙齿看来长长了;牙周袋出现(牙周组织发炎令牙周膜受破坏,导致牙周组织和牙根分离,形成牙周袋);牙石积聚;有口臭;可能有牙痛或牙龈疼痛。

  重度牙周病症状:牙龈边缘严重红肿;刷牙时经常出血;牙周组织萎缩加剧,牙齿看起来愈来愈长;牙周袋出现,牙龈边缘有脓液渗出,甚至有牙疮;

  牙石积聚;有口臭;牙痛或牙龈疼痛;牙齿变松或移位;牙齿甚至脱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