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药事其他信息 > 正文

怎样理解《药品法》关于“药品”的定义

  我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一词有明确的定义,其原文是: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定义的第一句话(开头至第一个句号)讲的是药品的内涵,即药品的本质属性:

  首先,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用于预防的药品如:预防麻疹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乙肝用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伤风用的破伤风抗毒素等。用于诊断的药品如:X线造影用的甲泛葡胺、硫酸钡;磁共振显像造影用的钆双胺;检查是否怀孕用的妊娠诊断剂等。用于治疗疾病的药品数量最多,如抗生素类药的青霉素、红霉素;抗高血压类药吲达帕胺、尼群地平;治感冒用的感冒清热颗粒、桑菊感冒片、快克等。

  “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其实,整个防病治病的过程都是在“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如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兴奋作用”或“抑制作用”:兴奋作用能够使人的生理功能增强,抑制作用能够使人的生理功能减弱。一般来说,人的生理功能不过分强、也不过分弱,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才是健康的,即祖国医学所讲的“阴阳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一些病理现象。药物治疗就是通过其作用调节这种平衡的。

  “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在药品的包装、标签或说明书上,中成药须注明“功能主治”及用法和用量,西药或其它药品须注明“适应症”及用法和用量。之所以将药品定义限定于此,是因只有如此才能将其区别于其它的食品或物质。有时,药品和食品并没有本质的或明显的区别,尤其典型的如中药,许多本来就是食品甚至常用食品,它们也能“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甚至预防、治疗疾病,但人们在服用时,有时是有目的的,有时是无目的的,并且没有严格的用法用量,所以,它们就不是我们所定义的“药品”了。

  定义的第二句话讲的是药品概念的外延,即药品定义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它包括:

  中药材:指采集后还未经过加工或仅经过粗略加工以备进一步加工药用的药材。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可直接供应临床配方、煎制汤剂或生产中成药。如当归、僵蚕、龙齿等。

  中成药:是用中药材按照处方加工制成的各种剂型的成药。如六味地黄丸、感冒清热颗粒、急支糖浆等。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指现代化学药品的原料药及其制作的成药。如磺胺类药物的原料药磺胺嘧啶及其制剂磺胺嘧啶片、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磺胺嘧啶混悬液等。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如青霉素、阿奇霉素、多柔比星。

  生化药品:生化药品是指以生物化学方法为手段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精制而成的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药品。如多酶片、人工牛黄、脑活素。

  放射性药品:主要是一些放射性核素。医学上利用仪器探测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运及排泄等情况,进而检测脏器的功能状态及其形态。用于疾病的诊断。如碘[131I]、钴[57Co]等。

  血清:由特定抗原免疫动物所得血浆制成的免疫血清。如抗蛇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等。

  疫苗:由有关细菌、病毒及其衍生物等制成的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制剂。如麻疹减毒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伤寒疫苗等。

  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的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的制品,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如人血白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等。

  诊断药品:指用于检测人体疾病或生理状态的制剂。如碘曲仑、乙醚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