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小药箱本是为了不时之需,可若是里面的药品看着还在保质期内,但实际上已失去药效,吃了的话对健康可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哪些药物最容易失效呢?
“一般来讲,药品失效主要是因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导致。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就属于化学反应,而溶解出现沉淀、聚合等属于物理变化,药品的成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导致药效下降或完全丧失。”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一般来讲,以下几类药物比较“娇气”,容易失效:
液体类:是否容易失效过期与剂型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液体状药物如各种注射液、眼药水、糖浆等最易失效,而粉剂、片剂、丸剂等固体状药物相对好保存。这是因为,液体状药物在被制成可溶剂时,药物成分比固体状更不稳定,比较“活跃”,更易受外界影响。
维生素类:维生素C含有抗氧化剂,接触空气容易发生氧化,时间长了会发黄,而维生素A和D遇光和空气易分解失效。因此,维生素C片应装在棕色玻璃瓶中,避光密闭干燥处保存,每次取出后将瓶盖拧紧。
抗生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多肽类、四环素类等都较容易失效或降解。
生物制品类:常用的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各种疫苗等。拿胰岛素来说,它是多肽类药物,遇高温容易变性,失去生物活性。
其他药物:其他易氧化或分解而变质的药物还有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过氧乙酸等。其中的硝酸甘油是心脏病患者的“救命药”,必须严加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