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伤寒与副伤寒标准护理计划

  伤寒与副伤寒甲、乙、丙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及周围血中白细胞减少。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营养不足;③便秘;④舒适的改变:腹胀;⑤有传播感染的可能;⑥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一、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细菌,内毒素感染。

  二、主要表现

  (1)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2)皮肤潮红,脉搏加快。

  三、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高热的早期表现。

  (2)病人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

  四、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评估高热的程度及热型,体温>38.5℃,每天测4次;体温>39℃,每天测6次,体温正常后,仍需每天测3次,连续2周。并告知病人高热的早期表现,如寒颤、呼吸道快等,如有发生及进报告医务人员。

  (2)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的生活护理。

  (3)体温达39℃时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

  (4)鼓励病人多饮水,成人每天不少于3000ml,注意营养的供给。

  (5)遵医嘱补液及使用抗生素。

  (6)口腔护理,每天2次。

  (7)出汗多时应及时抹干并更衣。

  (8)观察脉搏、呼吸及脉搏的体温的关系,警惕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五、重点评价

  (1)体温、脉搏、呼吸正常与否。

  (2)热型及伴随症状。

  (3)病人能否表述体温升高的早期症状。

  (4)营养不足

  六、相关因素

  (1)高热,消耗多。

  (2)食欲下降,进食少,消化功能低下。

  七、护理目标

  病人体重稳定或略增加。

  八、护理措施

  (1)发热期间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无渣的饮食,少食产气食物(如牛奶等),热退后5天改用少渣软食,做到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食物品种。

  (2)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的重要性。

  (3)评估营养状况,每周测体重1次。

  (4)经口进食不足者,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九、重点评价

  (1)液体及热量的需要量是否足够。

  (2)病人食欲是否增加。

  (3)体重是否增加。

  (4)便秘。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