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基础护理 > 正文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时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也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操作的期望值也逐步提高,如何稳、准、快、舒适地将治疗药物,营养液或血液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之一,为此笔者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输液治疗病人39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3日在我科静脉输液的病人395例,其中男268例,女127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3个月。

  2.护理

  2.1 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随着新农活的开展,病人不断增多,周转快,手术多等问题,护士超负荷工作压力大,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岗位工作职责,造成护士缺乏耐心,没有时间和精力与病人进行沟通,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行静脉穿刺可降低穿刺成功率,综合上述特点,我们向医院领导要求,配备了足够的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2.2 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接受输液治疗的病人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安全成为病人最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初次接受输液的病人,护理人员应给病人提供安全、舒适、安静、清洁的输液环境,我科采取了这些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释输液的必要性,输液时不能离开病房提着液体在厕所里,走廊上随便走动,每日2次大清扫,平时随脏随扫,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每周更换被子、床单,确保每日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标。

  2.3 良好的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病人心理舒适的基本条件,我们护理人员做到精神饱满,举止稳重,与病人交流时轻言细语,和蔼可亲,忙而不乱,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的言行把关爱的信息传递给病人,使病人愉快地结束输液治疗。

  2.4 握拳输液法的改变传统的静脉输液时都让病人握拳,这样会使病人掌指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同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使管腔瘪陷,易刺破血管影响了操作者的灵活性,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嘱病人手部自然放松手腕下垂,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向掌心面,操作者用左手握病人手背的指关节处,这样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2.5 根据不同病人选择穿刺法(1)老年病人血管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手足背血管表浅,皮肤组织松弛,选择离关节较远,较直的静脉,应选用五(1/2)号至六(1/2)号针头,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左手绷紧皮肤,以30°角从血管正上方进针,穿刺力度不宜过大。(2)小儿静脉穿刺:面对哭闹的患儿及焦躁不安的家属,护理人员应保持情绪稳定,对操作要有信心,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选择光线明亮、清洁、宽敞的环境进行操作,为便于穿刺后固定,小儿最好选用头皮静脉,用四(1/2)号至五号头皮针,绷紧头部皮肤,针头以皮肤成15°角左右进针,见回血后迅速固定针头,否则易刺破血管。(3)各类休克病人由于外周血管萎陷,血管充盈不足,应选用粗直的静脉进行穿制,以20°角进行穿刺,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4)脱水病人应先采用保暖、热敷、轻轻搓揉局部使血管扩充,针头从血管正上方以25°角快速进皮肤,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固定输液部位。(5)对严重水肿的病人静脉穿刺时,不扎止血带,用操作者拇指沿血管走行按下使血管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即可。(6)肥胖病人血管不明显;但皮下脂肪厚,血管稳固,应让病人手腕自然下垂,操作者用左手握住病人掌指关节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在血管正上方以40°角快速进针,力度宜稍大。

  2.6 严格巡视病房:每次巡视都应弯下腰双眼正视穿刺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大手术及昏迷病人由于没有知觉要指导家属有效看护静脉留置输液部位有无连接处脱落,预防病员失血、失液。

  2.7 拔针后按压方法:拔针后快速用棉签压于穿刺部位上方0.5 cm处,老年人由于血管脆性大应按压5~10 min,小儿由于哭闹使血管一时性充盈出血应按压6 min以上,凝血功能差者要按压15 min,凝血功能好者按压2~3 min,拔针后不能在针眼处立即行湿热敷,应按无菌操作进行。

  3.体会

  静脉穿刺不仅限于书上传授的方法,我们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输液治疗病人满意度由2007年的92%上升到2009年的98%,全方位地满足了输液病人的需要,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使病人减轻痛苦,获得安全,舒适的治疗护理,掌握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了护患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乃至整个医院工作满意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