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一、猩红热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二、近视的诊断及处理要点是什么?
具体解答:
一、猩红热
【概述】
病原: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红色皮疹,恢复期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患儿于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发热:38~39℃;咽痛、头痛和腹痛;
咽部与扁桃体充血、水肿,可有脓性分泌物;
舌乳头红肿突起→杨梅舌;
皮疹:起病24小时内出疹,遍布全身;
皮疹特点:为红色“鸡皮样”细小丘疹,似有砂纸感,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
“口周苍白圈”、“帕氏线”。
1周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
(二)并发症
在猩红热急性期可并发心肌炎,在恢复期可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处理要点】
1.抗生素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疗程7~10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重症患儿可静脉给予抗生素。
2.对症治疗,指针对临床出现的症状及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二、近视
【概述】
近视是指眼睛不用调节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焦点成像于视网膜的前面,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高居世界前列,据估计我国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约为10%~30%,中学生约为50%~70%,大学生约为60%~80%,高度近视所引起的并发症也是主要致盲原因。
近视眼的病因及确切发病机制不清,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等有关。
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是患病年龄较早,近视度数较高(多在-6.00D以上)。
青少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球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写字等近距离工作过久,使调节和集合时间增加,睫状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过度的调节作用造成睫状肌痉挛,引起近视。
【近视分类】
(一)近视主要分为轴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和指数性近视三种。
>>轴性近视:最常见,是指眼球前后径增长;
>>弯曲性近视(屈光性远视):是指眼球大小正常,但角膜弯曲度或晶状体弯曲度增大,常见于角膜膨隆、 圆锥角膜、晶状体移位或球形晶状体等;
>>指数性近视:是指晶状体屈折力增加导致的近视,主要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糖尿病患者等。
(二)根据近视度数的不同,可分为:
>>轻度近视(小于-3.00D)
>>中度近视(-3.00D~-6.00D)
>>高度近视(大于-6.00D)三种
(三)依据近视眼的进展情况和有无眼底病变,又分为单纯性近视和变性性近视,后者又称为恶性近视或进行性近视。
【诊断要点】
1.视力:近视力正常,远视力减退。近视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
2.视疲劳:眼睛易于疲劳,低度近视者视物时常有眯眼动作,高度近视者眼睛略有外突感,也可有眼前黑影飘动等玻璃体混浊症状。
3.眼位。
4.眼球改变。
5.眼底改变:低度近视者一般不发生眼底改变;高度近视者因眼球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退行性改变,表现有豹纹状眼底、近视性弧形斑、黄斑出血或裂孔等。
6.主要并发症:高度近视者常并发有晶状体混浊、巩膜后葡萄肿、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等。
【处理要点】
1.验光配镜:目前框架眼镜是治疗近视眼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5周岁以下儿童应散瞳验光,以消除调节所造成的误差,排除假性近视。配镜原则是采用使近视眼的矫正视力达到最佳时的最低度数镜片。
2.配戴角膜接触镜。
3.望远镜式眼镜:由于视野过小,不能在走路时使用。
4.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角膜磨削术、表层角膜镜片术、眼内晶状体植入术等治疗,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且近2年内无明显的屈光度增加者。
【健康指导】
1.青少年要注意用眼卫生。
2.中、小学生不要在极强光线或极弱光线下读书,连续阅读或写作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中间应休息10~15分钟,以缓解眼疲劳。课间休息时应极目远眺。经常做眼睛保健操。
3.青少年应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平衡营养,少看电视,不玩电子游戏机。
4.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能在近距离下长时间看电视节目。
5.定期检查视力。
6.阅读或写字时,光线应从左侧或左前方射来。
7.目前配戴眼镜是治疗中、小学生近视和抑制其发展的主要手段,戴眼镜可使近视度数加深的说法毫无科学根据。
8.15周岁以下儿童应散瞳验光,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9.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主要由调节过度引起。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全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20年第32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