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中医实践技能复习:
凡因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之外的病证,统称为血证。血证包括:衄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紫斑等 。
病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烦劳过度、大病久病之后均可引起血液不循经脉运行,溢于脉外而致血证的发。血证的共同病机为火热偏盛,迫血妄行和气虚失摄,血溢脉外这两大方面 。
治疗原则:在血证的不同阶段,可采用止血、祛瘀、宁血和补虚四大治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证型:
1.鼻衄
(1)风热伤肺证—清肺泄热,凉血止血—桑菊饮加减(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
(2)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栀子清肝汤加减(党砂栀药车膏伏连楂草葱) 。
(3)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加减(石母麦地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4)气血亏虚证—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升连地栀草葛膏犀+黄连 大黄 黄芩) 。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知柏地茱丹茯泽药+茜芩胶柏地草) 。
3.咯血
(1)燥热犯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减(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2)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凉血止血—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固金归元处,桔麦二地白老母) 。
(3)肝火犯肺证—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加黛蛤散加减(白骨粳是草包+青黛蛤壳) 。
4.吐血
(1)胃中积热证—清胃泄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大黄 黄连 黄芩+大蓟丹黄荷小蓟茅,棕栀一柏茜) 。
(2)气虚血溢证—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3)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 。
5.便血
(1)肠道湿热证—清热化湿,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乌肉榆芷+柏穗枳槐) 。
(2)脾胃虚寒证—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加减(胶附子在黄土地芩术草) 。
6.尿血
(1)下焦热盛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六一节木通当生竹山黄蓟) 。
(2)脾不统血证—补脾益气生血—归脾汤加减。
(3)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斑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柏地萸丹茯泻药) 。
(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加减。
7.紫斑
(1)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犀地芍丹) 。
(2)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减(茜芩胶柏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