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其他 > 正文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在,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而死亡。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仅是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过程;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具体表现。

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由于某些原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碍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作“气结”或“气郁”,甚则“气闭”等。《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充分说明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局部来看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却是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是协调平衡的。

气的分布与分类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在。但具体地说,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如下几种:

1.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组成与分布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有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难经》中指出“名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明确地指出了元气根于肾。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如《景岳全书》说:“故人之自生而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可见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

(2)主要功能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耗损,以致元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时,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

2.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称“膻中”。

(1)组成与分布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消化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五味》);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故《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又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2)主要功能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常常以虚里处(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3.营气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所以又称“荣气”。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所以又称“营阴”。

(1)组成与分布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所以《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2)主要功能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灵枢·邪客》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4.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组成与分布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慓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和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

(2)主要功能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当恒定等。如《灵枢·本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卫外而属于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昼精而夜寐”,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若营卫不和,即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而夜不寐”,以及防御外邪能力低下等。

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所谓“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实际上都是元气所派生的,是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它属于人体元气的一部分,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在中医学里,气的名称还有很多。例如,把机体从饮食物中吸取的营养物质,称作“水谷精气”、“谷气”;把致病的物质,称作“邪气”;把体内不正常的水液,称作“水气”;把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作“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作用,称作“四气”等。由此可见,“气”在中医学里是一字多义,有作为“性质”,有作为“功能”,也有作为“气候”等。这些,都和本章所论述的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气”,是有区别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